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目录

1概述
2病因
3诊断
4鉴别
5预防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微血管溶血性贫血概述

概述

  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的临床表现。

2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病因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的病因未明,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感染、遗传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及其他一些因素。农村较城市多见。以晚春及初夏季为高峰,多为散发病例。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婴儿期急性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特点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如能做到及时诊断、予与正确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渡过危重期,避免死亡。成人预后较差,多遗留慢性肾衰,需长期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或进行肾移植术。

  该病多见于婴幼儿。病因未明,部分儿童发病前有发热或病毒性疾病,因此可能与感染或免疫复合物介导有关。临床表现与TPP类似,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高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症状不常见。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和毛细血管损害主要局限在肾脏,可看作TPP的局灶型。无有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给予透析治疗,部分病例可自发性缓解。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诊断

  临床表现  1.前驱表现:腹泻、腹痛、呕吐及食欲不振数天;

  2.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广泛出血倾向;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无尿;

  5.其他:如循环系统表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嗜睡、抽搐、昏迷)。

  诊断依据

  1.溶血性贫血证据: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贫血,网织红细胞3%-5%,乳酸脱氢酶升高;

  2.血小板减少的证据:全身多部位出血,血小板计数多〈50×10的9次方/L;

  3.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

  4.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延长,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5.肾活检:肾脏微血管栓塞。

4微血管溶血性贫血鉴别

  应注意与中毒性或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儿童与青少年应与过敏性紫癜肾炎鉴别,育龄女性应与狼疮性肾炎鉴别。HUS伴有发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注意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相鉴别,二者临床上均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减退,病理上均有微栓塞,但HUS主要发生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肾脏;TTP常侵犯成人,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但两病可有重叠,也有人认为属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统列入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毋需作进一步鉴别。

  临床表现  1.前驱表现:腹泻、腹痛、呕吐及食欲不振数天;

  2.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广泛出血倾向;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无尿;

  5.其他:如循环系统表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嗜睡、抽搐、昏迷)。

  诊断依据

  1.溶血性贫血证据: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贫血,网织红细胞3%-5%,乳酸脱氢酶升高;

  2.血小板减少的证据:全身多部位出血,血小板计数多〈50×10的9次方/L;

  3.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

  4.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延长,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5.肾活检:肾脏微血管栓塞。

5微血管溶血性贫血预防

  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 3.血液净化治疗; 4.抗凝治疗。

  用药原则:1.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应用用药框限“A”; 2.疗效欠佳者,或病人病情较重者,再考虑应用用药框限“C”。

  疗效评价:1.治愈:溶血、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0.5-1.5%,尿液检查正常,肾功能正常; 2.好转:出血停止,溶血大为改善,尿检正常,肾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出血、溶血未控制,肾功能未改善或变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微血管溶血性贫血概述
2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病因
3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诊断
4微血管溶血性贫血鉴别
5微血管溶血性贫血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