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的肌收缩:阵挛性肌痉挛,呈断续的节律性肌收缩,间有肌松弛。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多是一侧,双侧罹患者很少,约占4%。患者多是40岁以上成人,男女性别之比为2∶3。发病率约占人群之64/100000。Stocks曾报道一家四代人中有13人患病,但非遗传性疾病。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4年 第2期
根据病因可将此病分为特发与继发两种。继发性者亦称症状性面肌痉挛,凡在大脑皮层到面神经分支末梢的整个通道中,任何压迫刺激性病变均可诱发此病。临床常见的如中耳乳突炎症和肿瘤,桥小脑角的占位性病变(胆脂瘤和听神经瘤)及脑炎,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Paget病和颅凹陷症等。凡查不出诱因者,统称为特发性痉挛,约占发病总数的2/3。1966年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并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年 第10期
1.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神经系统检查除轻度面瘫外,无其他异常。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特发性睑痉挛: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常伴有精神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频率正常,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颅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5.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
来源资料:《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5年 第3期
断续的肌收缩的检查: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断续的肌收缩的临床表现: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
来源资料:《中华外科杂志》 1997年 第3期
断续的肌收缩的防治:特发性面肌痉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变有关。如患者是30岁以下青年,常暗示脑小脑角、内听道、膝状节、中耳乳突或腮腺内存在着神经刺激性病变,如先天性胆脂瘤、血管瘤、听神经瘤和蛛网膜囊肿等。痉挛是该病的一个危险信号。遇有此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必要时应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绝大可观察等待,以免贻误治疗。
为了预防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首先在手术体位上注意,避免采用坐位或半坐位,以防大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多脏器空气栓塞。手术医生要加强基础手术技巧训练,打开乳突气房要及时封闭,熟练使用吸引器和它的压力调整,仔细辨认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血管压迫形式,避免盲目地电凝、分离和切断血管。如能注意以上几点将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资料:《新中医》 2004年 第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