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

  • 别名:暴食症
  • 患病部位:腹部,胃
  • 所属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细分症状:神经性暴饮暴食 习惯性暴饮暴食
  • 相关疾病:肠道疾病、食欲过盛、饮食紊乱
  • 相关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纤维结肠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胸部B超
  • 相关药品:健胃消食片、大月晶丸、十六味杜鹃花丸、四消丸
  • 相关症状:心绞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消化不良、下消化道出血

1暴饮暴食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饮暴食症(BED)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长进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

  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称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暴饮暴食

2暴饮暴食症状起因

  暴饮暴食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有生理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因人而异。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暴饮暴食

3暴饮暴食症状诊断/鉴别

  每到期盼已久的长假,很多人就会养成饮食不规律甚至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从而导致肠胃功能失调。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生冷刺激性食物,都是“吃货”舌尖上的最爱。因此,胃肠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从而导致让人痛苦难耐的胃痛发生,专家表示,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常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蓄积不化。这时可选用一些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药物能促进食物的消化。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地址:参考资料:http://www.39kf.com/medicine/dzxy/nk/2013-02-25-859002.shtml

4暴饮暴食症状检查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

  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暴饮暴食

5暴饮暴食治疗/预防

  暴饮暴食治疗方法: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规律常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蓄积不化。这时可选用胰酶、干酵母、胃蛋白酶、多酶片、复合消化酶(达吉)及维生素B等助消化药,能促进食物的消化,用于消化道分泌机能减弱,消化不良等。多酶片用于多种消化酶缺乏的消化不良症。口服:1次1-2片,一日3次,餐前服。干酵母用于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及胃肠胀气。口服:每次0.5-4g,嚼碎服。

  再有是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林)能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蠕动,使胃排空速度加快,胃部得以疏通,消化和推进食物,促进肠道气体排泄,从而消除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吗丁啉通常口服:每次10-20mg,每日3次,餐前服。

  暴饮暴食提早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吃得过饱,注意饮食结构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不吃容易导致胃部不适的饮食,如油炸食品、浓茶、咖啡、辛辣或酸性饮食。常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定时进餐。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勿大量饮酒和吸烟。多吃一些山楂、酸奶等。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medicine/dzxy/nk/2013-02-25-859002.shtml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暴饮暴食症状描述
2暴饮暴食症状起因
3暴饮暴食症状诊断/鉴别
4暴饮暴食症状检查
5暴饮暴食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