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证名。指腹部痞满或满胀。《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成无己谓:“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伤寒明卫生论》卷一)当辨其虚实寒热。《本经疏证》卷三:“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胀满而时能减者为寒,不减者为热。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虚而寒者之治也;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厚朴七气汤、厚朴三物汤,实而热者之治也。”亦可见于臌胀、蛊胀等病。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腹满
腹满是腹部胀满的症状。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阳失运所致,每兼下利腹满痛而喜温、喜按,苔白,脉缓弱。实症多因热结胃肠所致,每见便秘,腹痛拒按,苔黄燥,脉沉实有力。引起腹满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
1.胃肠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3)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腹满
寒湿内聚腹满:腹部满胀,按之不减,食慾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缓。
脾胃虚寒腹满:腹中满胀,乍作乍止,乍轻乍重,喜暖喜按或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纳榖呆滞,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
湿热蕴结腹满:腹满而胀,脘痞呕恶,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实热内结腹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或硬痛,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手足濈然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
鉴别分析
寒湿内聚腹满与脾胃虚寒腹满:前者係寒邪直中入里,或久居卑湿之地,或进食冷饮不洁之物,内外相合,寒湿侵犯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发为腹满。后者则由于脾胃素虚,中阳不振,加以过食生冷肥甘,或过用寒凉药物,以及大病失调,久病失养,致脾胃虚寒,发为腹满。寒湿内聚腹满,因寒湿为阴邪,凝滞中焦则腹满;困阻脾胃,浊阴不降则恶心呕吐;清阳不升则大便泄泻;气机不畅则脘腹疼痛;脾胃不得舒展则食慾不振;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弦缓均为寒湿内聚之徵。脾胃虚寒腹满,因中虚内寒,非一日可復,故腹满乍作乍止,乍轻乍重,且得暖得按或进热饮热食则舒;中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神疲乏力;化源不足则气无力提挈臟腑,故有内臟下垂;脾虚则不运,胃虚则不纳,故纳榖呆滞;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均为脾胃虚寒之徵。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寒湿内聚之腹满,按之不减,且伴有呕恶泄泻,脘腹疼痛,舌苔厚腻等症;而脾胃虚寒之腹满,则喜热喜暖喜按,且伴有神疲乏力,内臟下垂,舌苔薄白等症。二者虽均为寒,但前者属实,后者属虚。治疗,寒湿内聚者宜温化寒湿,方选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合方化裁;脾胃虚寒者宜温补脾胃,方选理中汤或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湿热蕴结腹满与宿食停滞腹满:湿热蕴结之腹满係感受外邪,或素嗜厚味、酒酪、五辛之品,脾胃受伤,健运失职,湿热内生不攘而致。宿食停滞之腹满则由于饮食自倍,飢饱失宜,肠胃乃伤,难以磨榖,食榖停滞不化而成。故前者因湿热交阻于内,气机升降失职,则腹满而胀,脘痞呕恶,大便溏泄。热郁于内,则心中烦闷;湿热相兼,则口虽渴但不欲多饮;湿热互结,胶粘腻滞,虽时时汗出,而邪仍难解;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徵。而后者则因宿食停滞,气机不畅,故腹满且痛且胀;饮食在胃中滞留不化,胃失和降则嗳腐吞酸,或厌闻食臭;脾不健运则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为宿食停滞之徵。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湿热蕴结之腹满而胀,且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泄,舌苔黄腻;而宿食停滞之腹满胀而痛,且嗳腐吞酸,口臭,厌食,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湿热蕴结者,治宜化湿清热,方选王氏连朴饮;宿食停滞者,治宜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
实热内结腹满:多见于外感热性病的发展过程中。由邪热入里,壅滞肠胃,与肠中糟粕互结,阻于肠道,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成。大肠传导受阻,胃肠气机不能顺降,故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燥矢互结于内,故腹满胀痛;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四肢皆禀气于胃,热炽阳明,故手足濈然汗出,里热炽盛,扰乱神明,故潮热而谵语;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均为邪热壅盛,伤津耗液之徵。临床以腹满位于整个腹部,硬胀而且痛,或绕脐疼痛,必兼大便秘结等为特点。其治疗,宜泻下热结,方选大承气汤。
总之,腹满一症,有寒、热、虚、实、食之分,临床可结合证、因、脉、治的特点,加以鉴别。
来源资料:《四川中医》 2002年 第8期
腹满检查要重视腹中有胀满之感而外无胀急之象。当辨其虚实寒热,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胀满而时能减者为寒,不减者为热。患者可到医院进行腹部检查,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有学者提出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
【视诊】
1、腹部形态及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瘢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病人于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波。肠梗阻病人可见梯形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
1、肠鸣音:要求持续听诊3-5分钟,注意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及强度。正常频率为4-5次/min,超过10次/min为频率增多。肠鸣音0-1次/(3-5)min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2、振水音:医师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潴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翁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
1、 肝叩诊:
(1)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
(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及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
(3)肝区叩击痛:以左手掌平放病人肝区,右手握拳用轻至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出现疼痛者称肝叩击痛,见于肝脓肿、肝炎等。
2、胃泡鼓音区叩诊: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
3、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
4、肾叩诊:将左手平放于病人肋脊角,右手握拳用轻到中度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人无肾叩痛。
5、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用以了解膀胱充盈度。
6、移动性浊音区叩诊: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腹水存在。病人取平卧位,从脐部向两侧叩诊。如有腹水,由于肠曲浮动在脐部或腹中部故为鼓音,而叩腹侧壁时则为浊音。然后将病人转向对侧位,腹水亦转移至对侧下部,则上部原叩诊浊音区变为鼓音区,这种随体位转换而改变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一般腹水在1000ml以上才能清楚叩出。
【触诊】
1、触诊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
(1)浅触诊法:用手掌轻放腹壁上,利用掌指关节的轻巧力量进行滑行触摸,以检查腹壁的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或搏动感。
(2)深部滑行触诊法:要求病人腹肌松弛,做缓慢的腹式呼吸运动,医师用手掌及腕关节的力量,逐渐加压以触摸腹腔脏器或肿块。
触诊肝、脾下缘时,检查者右手指并拢,自下腹部开始,配合呼吸运动,自下而上向季肋缘移动触诊,呼气时手指端压向深部,吸气式施压指端保持于原位,以触知肝、脾下缘。
(3)双手触诊法:医师左手置于病人的腰部,并向前顶推所检查的脏器,使被检查的脏器置于双手合诊的位置。当右手(配合呼吸运动)向下触摸时,轻易触及肾下界。此法主要用于肾脏的触诊,亦可用于脾的触诊。
(4)深压触诊法:以手指深压腹部的一定位置,明确有无压痛。在深压痛的基础上突然松开手指,如疼痛明显加剧即为反跳痛。
(5)冲击触诊法:检查者将右手2-4指并拢,取与腹壁垂直的角度,作快速及连续2-3次的冲击动作,将脏器或肿块表面的腹水冲开,而肿大的脏器或肿块随之浮起,指端即可触及脏器的大小及表面的情况。该法适用于病人有腹水时检查腹腔内肿大的脏器或肿块。
(6)钩指触诊法:本法适用于腹壁薄软者和儿童。检查者将右手指弯成钩状,右手掌放在病人右前胸下部,嘱病人做腹式呼吸,检查者随吸气而利用钩状指尖,以迎触下移的肝脏边缘。
2、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腹壁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腔炎症、血性腹水、大量腹水等。
(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的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时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刺激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需鉴别压痛是否起源于腹壁或皮肤,当将痛区腹壁抓起,若疼痛加剧,则起源于腹壁或皮肤。
(3)肝脏:正常成人肋下缘不能扪及,仅少数人可触及肝下缘,但不超过肋下1cm。剑突下可扪及肝下缘,但应小于3cm,质软光滑无压痛。肝长径9-11cm。当肝下缘扪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是否肿大。肝大可见于肝炎、肝肿瘤、肝脓肿及肝淤血等。检查时应注意肝脏大小、质地、压痛、表面状态、边缘、搏动及摩擦感。
(4)胆囊:正常人胆囊不能触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一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的包块,并随呼吸上下移动,即为肿大的胆囊,见于胆囊炎、癌及结石。壶腹癌引起的胆囊肿大无压痛,仅有囊性感。
胆囊触痛法的检查: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的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及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嘱病人深吸气,如有触痛,示墨菲征(Murphy)阳性。
(5)脾脏: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脏肿大分轻、中、高度。轻度肿大时,脾下界于左肋下3cm以内,中度肿大为3cm至平脐,高度肿大超过脐以下。
脾大可用三线进行测量,即测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距离(Ⅰ线);肿大明显时,则测此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Ⅱ线);或测前正中线与脾右缘的距离(Ⅲ线)。若脾超过正中线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以“—”表示。
(6)肾脏:采用双手合诊触诊法。正常人的肾脏一般不能触及。小儿或消瘦者可能触及右肾下极。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压痛、表面状态和移动度。
包括肾及尿路炎症或结石病变时,上述个点可有压痛。①季肋点:第10肋骨前端。②上输尿管点:脐水平腹直肌外缘。③中输尿管点:两髂前上棘连线与通过耻骨结节垂直线的相交点,约相当于输尿管进入骨盆腔之处。④肋脊点:第12肋骨与脊柱夹角的顶点。⑤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
(7)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耻骨上方扪及,呈半球形囊样感,排空后消失。
(8)胰腺:正常不能触及。
(9)腹部肿块:多由肿瘤、囊肿、炎性组织或肿大的脏器所形成。检查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及领近脏器的关系。
(10)液波震颤:病人平卧,医师用一手的掌面轻贴于病人腹部之一侧,另一手指端叩击对侧腹部,如有大量游离腹水,则可有液波感或液波震颤。为排除腹壁本身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缘压在脐部腹正中线上。
3、正常腹部可能触到的脏器:包括肝(肋下小于1cm)、右肾下极、腹主动脉搏动、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及横结肠。
来源资料:《国医论坛》 1999年 第5期
腹满的治疗: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阳清而阴浊,清则通而浊则塞,中气痞塞,是以满也。腹满时减,复如故者,阳有时而复,故减,阴有时而胜,故复如故。阴易胜而阳难复,是以减不逾时而旋即如故。此为阴胜而内寒,非有陈宿之阻格,当与温药,以驱寒邪也。
腹满的预防:
1、少食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面食、糖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良好进食习惯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防止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5、增强体质 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室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时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预防胃肠道疾患 对某些疾患来说腹胀或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如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等。
来源资料:《金匮悬解》 卷十七 内伤杂病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