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安静腹

安静腹

  • 患病部位:腹部,胰腺
  • 所属科室:外科,普外科
  • 细分症状:急性安静腹、慢性安静腹
  • 相关疾病:肺炎、药物过敏、甲型肝炎、肤胀、急性胰腺炎
  • 相关检查:胰泌素检查、胰蛋白酶检查、血小板活化因子检查、白细胞计数
  • 相关药品:胰泌素、硫唑嘌呤、四环素、门冬酰胺酶、吗啡、胰蛋白酶
  • 相关症状:蛙状腹、血性腹水、胸痛、咳嗽伴胸痛、肝肿大、恶心

1安静腹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安静腹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安静腹的病情发展不是静止的,随着胰管的梗阻程度,以及胰腺间质血管(动、静脉及淋巴管)的改变。听诊表现为肠音多减弱,当出现肠麻痹时,可呈安静腹。

  安静腹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现今的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梗阻因素、酒精因素、血管因素、外伤和医源性因素、感染因素、代谢性疾病、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有关。其病理变化是在动态发展着。因此,以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分类的方法,较适合于临床的应用。重型胰腺炎(如出血坏死型)临床医生往往十分重视,但轻型胰腺炎(如水肿型)亦不能忽视,它可以发展为重型胰腺炎。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安静腹

2安静腹症状起因

  安静腹的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主要是因动物模型与临床间差异较大。从现今的资料看,胰腺炎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而致胆汁返流。但这种现象不能解释:

  ①30%左右的胆、胰管非共同通道的病例。

  ②尸检胆道无异常改变,而又无酗酒史者何以发生急性胰腺炎。

  ③胰导管结扎后,一般发生慢性胰腺炎,而少有发生急性胰腺炎者。因此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胆汁逆流入入胰管并不发生胰腺炎,必须造成胰管内一个高压环境,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动物实验证明,低压灌注胰管无急性胰腺炎发生,当压力过高时则出现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可以见到,当做ERCP检查时,若灌注压力过高则发生急性胰腺炎。胰管经高压灌注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见破裂的部位在胰小管与胰泡的交接处,再沿着细胞的胞浆膜与基底膜之间渗透,最后破坏基底膜而渗至结缔组织中。胆道有结石而未造成壶腹部梗阻又未引起胆液高压逆流入胰管,则不应谓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有人对大量术中胆道造影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有胰腺炎的病史者其胆胰管的局部解剖有一些特点:如胰管较粗,胆胰管间角度较大,共同通道较长,胆囊管及总胆管亦较粗,胆石多而小、形状不规则等。以上之特点均利于胆囊内小结石移行于胆总管,并在壶腹部暂时停留、阻塞,而引起胰腺炎。有时当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时(特别是形状不规则的),造成括约肌痉挛,则高压的胆汁逆流入胰管而诱发胰腺炎。当胆道感染时细菌经过胆、胰共同的淋巴管回流入胰腺,再加之Oddi括约肌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而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胰腺内有细菌存在是否会发生胰腺炎?Widdison等进行动物实验如下:他通过主胰管灌注胰酶而诱发实验性胰腺炎。并将动物分成5组,第Ⅰ组接受示踪大肠杆菌,第Ⅱ~Ⅴ组分别通过胆囊、主胰管、梗阻肾盂腔或结肠注入一定量大肠杆菌,24小时后作胰腺培养,仅结肠组在72小时后作培养,各组胰腺均有大肠杆菌生长。与经常有细菌滋生组比较,除结肠组外,胰腺炎啬细菌生长率,胰腺细菌经常发现,但不一定发展成胰腺炎感染。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西方是常见的现象,占70%。酒精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①酒精刺激胃的壁细胞产生大量胃酸,胃酸至十二指肠刺激肠壁的S细胞及小肠壁的Ⅰ细胞,而产生CCK-PZ,在短时间内胰管内形成一高压环境;②由于酒精经常刺激十二指肠壁,则使肠壁充血水肿,并波及十二指肠乳头,造成胆胰管开口相对的梗阻;③长期饮酒则胰管内蛋白质分泌增多,而形成胰管内的“蛋白栓”(Intraductal Protein Plug),造成胰腺管梗阻。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餐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这一现象已被证实。有人用直径8~20μm的微粒体做胰腺动脉注射,则引起大的实验性胰腺炎。Popper在胰腺炎的尸检中,发现胰血管中有动脉粥样化血栓。另一种血管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者无迥然的界限,前者若处理不当是可以发展成为后者。

  在心源性休克中胰腺缺血的基础血流动力学的机制进行实验,给猪造成心包堵塞诱发心源性休克,观察胰腺的血流动力学,发现胰腺血流不均匀地减少比单独休克动物的心排出量降低较明显,胰腺缺血的增加是由于选择性胰腺血管收缩和灌注压降低所引起的。在心源性休克时发生的胰腺缺血,主要是由于选择性胰腺血管收缩。Castillo等研究30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以观察体外循环对胰腺有无损伤。在术后 1、2、3、7和10天分别测定血淀粉酶、胰同工酶、脂酶。80例中23例有腹部发现,3例发生严重胰腺炎,11%术后死于继发性胰腺炎。

  4.外伤和医源性因素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医源性胰腺炎有两种情况会发生胰腺炎:一种是在做胃切除时发生,特别是在胃窦冲淡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透至胰腺,当行胃切除时,对胰腺上的溃疡面进行搔刮而形成胰漏,胰液漏出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并未波及胰腺,而发生手术后胰腺炎,这多因在胰腺邻近器官手术招引的,可能是因Oddi括约肌水肿,使胰液引流不畅,损伤胰腺血运,各种原因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过多等。

  5.感染因素

  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一般情况下,这种感染均为单纯水肿性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较少。

  6.代谢性疾病

  (1)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所引起的胰腺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使胰液进入间质而发生胰腺炎;促进胰液分泌;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2)高脂血症: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约1/4的病人有高脂血症。可能是因为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另外因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造成胰腺小血管的损害并栓塞。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5~12mmol/L时,则可出现胰腺炎。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安静腹

3安静腹症状诊断/鉴别

  小儿安静腹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多发生在4岁以上小儿,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腹压痛。

  2、淀粉酶测定:常为主要诊断依据,若用苏氏(Somogyi)比色法测定,正常儿均在64单位以下,而急性安静腹患儿则高达500可增高。血清淀粉酶值在发病3小时后即可增高,并逐渐上升,24~28小时达高峰以后又渐下降。尿淀粉酶也同样变化,但发病后升高较慢,病变缓解后下降的时间比血清淀粉酶迟缓,且受肾功能及尿浓度的影响,故不如血清淀粉酶准确。

  3、血清脂肪酶测定:在发病24小时后始升高,持续高值时间较长,可作为晚期病人的诊断方法。

  诊断安静腹还应与以下症状相鉴别: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

  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

  3、急性肠梗阻

  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xiaoerjixingyixianyan_21674/#3

4安静腹症状检查

症状检查

  凡遇到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患者,都要想到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安静腹,及时作血、尿淀粉酶检查,必要时作腹水淀粉酶检查,若淀粉酶升高达到诊断标准即可确诊。如空腹可作腹部B超协助诊断。出血坏死型胰腺病情凶险,有时因症状不典型及淀粉酶正常不易诊断,出现以下征象有利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休克、腹膜炎、胸膜炎和肺不张、消化道出血及皮肤紫癜、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钙下降及血糖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安静腹的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一般为10~20×109 /L之间,如感染严重则计数偏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5/1/yi92792371714150026336.html

5安静腹治疗/预防

  安静腹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安静腹轻症属“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安静腹与肝胆、脾胃、大肠等关系密切,起因于暴饮暴食、恣啖膏粱厚味、贪凉饮冷,或暴怒伤肝,情志不畅,或蚘虫扰窜,皆可引致发病。治以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主。其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中药灌肠灌胃:重症急性安静腹的早期采用中药灌肠灌胃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方法:在 安静腹发病初期,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第1天灌肠2次,第2次灌肠后12h(通常在晚上8点),经胃管注入中药,并夹管半小时至2h(视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 长短),多数患者经1次灌胃治疗后就可排出大量的大便。效果不佳者可继续灌胃1~2次,排出大便后继续灌肠2次/d,共持续1~2周左右,多数患者可恢复 胃肠道功能。

  2、食疗:梨子切片泡入食醋里,每天3次,每次30克。

  3、针刺法:主穴足三里,下巨虚。呕吐者加上脘,痛重加中脘。痛剧时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4、艾灸:隔盐灸神厥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安静腹的预防方法: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2、禁忌高脂肪食物,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米粑。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食物以少量多餐为主。

  3、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富含油脂蛋白质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5/1/yi92792371714150026336.html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安静腹症状描述
2安静腹症状起因
3安静腹症状诊断/鉴别
4安静腹症状检查
5安静腹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