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动作或称异常运动,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现不自主收缩。是指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上常见的有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等。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四川中医》 2002年 第5期
不自主动作的病因包括:震颤:见于帕金森震颤,脑炎、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锰、汞、铅中毒,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神经梅毒,药物性如利血平、氯丙嗓氟哌啶醇,代谢中毒性疾病如肝昏迷、尿毒症,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系统萎缩,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性硬化、心功能衰竭等。舞蹈样运动:见于颅内疾病如炎症、血管病、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梅毒、中毒、恶性贫血、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药物中毒反应如抗精神病类药物;遗性舞蹈病及原因不明性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最多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疽,伴有发育迟缓,起坐行走、说话的时间均延迟。成人偶见于基底节区血管性病变肿瘤、慢性肝性脑病,也可由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引起。机张力改变:肌强直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等。肌张力减低,常见于舞蹈病。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发作常见于新纹状体病变、手足徐动、扭曲痉挛。扭转痉挛:参见基底节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脑炎后遗症,药物诱发的多动症等。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 第5期
不自主动作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发作性共济失调III型(EA3)又称发作性共济失调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通常2~15岁发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主运动。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不自主运动,姿势性肌张力障碍,平衡失调,构音障碍。情绪紧张和饮酒可加重发作。发作间期体格检查正常。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是不自主运动的一种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或称异常运动,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现不自主收缩。是指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上常见的有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等。节律性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TD)又称迟发性多动症、持续性运动障碍,由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为一种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儿科杂志》 2007年 第8期
不自主运动的体格检查极为重要,多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不自主运动以及是那种类型的不自主运动。查体时注意。震颤:是身体的一部位还是全部,是循一定方向、不自主的、节律性还是无节律性的颤动,是静止性震颤还是动作性震颤。舞蹈样运动:注意检查头面部和肢体及躯干,上肢重还是下肢重,注意耸肩、转颈、伸臂、摆手、伸屈手指。注意肌张力,是否妊娠等。手足徐动症:注意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肌痉挛时的肌张力,肌松弛时的肌张力,随意运动时和安静状态时的肌张力。肌张力改变:注意肌强直是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还是折刀样,是变换不定的肌张力,还是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发作,与情绪激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时情况。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北京医学》 2006年 第9期
不自主动作的预防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多休息,勿劳累。避免过食辛(腥)辣、油腻及豆制品,对脾阳虚、肾阳虚、寒湿者诸多水果则不宜。饮食宜清淡,如:米粥、红枣糯米粥、面条、面包等。其他:蔬菜、蘑菇、莲子、木耳、山药等,水果如哈密瓜、西瓜、梨、苹果、椰子、菠萝等可适量食用,唯橘类尚可食用,配合姜枣之剂饮更佳。不自主动作的饮食治疗方法: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