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黑色或蓝黑色痔是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粘膜表面。可在出生时即存在,但常在2岁后发生,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没有颜色的无色痣。如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等,还有巨痣、蓝痣、幼年黑瘤等。有些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恶变,值得重视。色素痣多发生在面、颈、背等部,可见于任何正常人体。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数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并无变化,但很少发生自发退变。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疗效良好。
对某些好发交界痣部位的色素痣及有恶变征状的色素痣及时切除。
来源资料:《国内美容医学》2007年第8期
棕黑色或蓝黑色痔是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关于痣细胞的来源,尚有不同见解,或认为源于表皮的黑色素细胞,或认为源于胚胎期间神经嵴的前体细胞,也有人认为痣细胞有双重来源,即位于表皮和真皮上部的痣细胞来源于表皮黑素细胞,而位于真皮下部的痣细胞则来源于神经施万细胞,上述细胞向表皮移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异常,而造成黑素细胞异常分布。
痣细胞形状多样,在表皮层和真皮浅层形似表皮细胞;在真皮中下部则像组织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或施万细胞,在皮肤内痣细胞呈巢状排列,缺乏树枝状突,其中的酪氨酸酶活性较低;在超微结构上缺乏桥粒或细胞间联结,具有与黑素细胞相似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黑素体等。
根据痣细胞在皮肤病理切片中所处的位置,有3种基本类型:①交界痣:痣细胞集中分布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②皮内痣:所有痣细胞都聚集在真皮内,③混合痣:痣细胞既可见表皮-真皮交界处,也见于真皮内,它具有交界痣和皮内痣的双重特点。
除病理分类外,另有以临床特点命名的痣细胞痣,如晕痣,Spitz痣,巨痣,发育不良痣等。
来源资料:《国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年第1期
棕黑色或蓝黑色痔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表皮。一般不出现自觉症状。突起于皮肤表面的交界痣容易受到洗脸、刮须、摩擦与损伤的此外。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皮肤或黏膜处出现数目不等的斑疹、丘疹或结节,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暗红色等,圆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诊断不难。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国内美容医学》2005年第1期
倘若棕黑色或蓝黑色痔于短期内突然增大,迅速形成隆起的结节,而且颜色加深,就应提高警惕。棕黑色或蓝黑色痔不断向外扩展,其边界模糊,甚至出现伪足,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乳头状增殖或破溃,形成小溃疡(常呈喷火口状),表面容易出血、渗液,或覆以血性结痂,其周围常出现黑色小点、黑晕或色素沉着的结节,棕黑色或蓝黑色痔附近的区域淋巴结常常肿大,可以摸到。与此同时,患者感到局部刺痒、灼热和疼痛不适。身上黑痣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应当立即就医建议是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皮肤病与性病》2007年第2期
非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冷冻疗法:以液氮法冷冻应用最多。它是应用液氮不易燃、不易爆、沸点低等特点(-196℃即会沸腾)经过极短时间(约30~60秒)将病变组织冷冻,数分钟即解冻,受冻组织即出现肿胀和疼痛,1~2天出现水疱,1~2周水疱干涸结痂,3~3周脱痂。瘤体一般一次可,愈瘤体大而厚者须多次冷冻方能治愈。②电灼或电干燥法:目前在美容行业应用罗多,电灼主要是应用电热的原理,即电热高温将病变组织烧灼、凝固、炭化而去除病变组织。而电干燥法则是通过高频电流在接触病损组织的一瞬间产生可调控强度的火花,迅速将病变组织破坏,干燥、凝结与炭化而去除,达到去痣美容的目的。③50%三氮碳酸溶液也是涂抹烧灼疗法的一种。
手术疗法:主要通过外科手术,部分、大部或全部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小痣可以切除直接缝合者则直接缝合,不能直接缝合时,属良性痣则在痣中央分次切除法处治,完全、彻底切除,据病变痣的部位与大小,切除后以局部皮瓣,转移皮瓣或植皮法覆盖处理创面。
来源资料:《国内美容医学》2004年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