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行动障碍

行动障碍

  • 患病部位:全身,神经系统、心理
  • 所属科室:内科、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心理科
  • 细分症状:心理性行动障碍、病理性行动障碍
  • 相关疾病:强迫症、五迟、迟发性运动障碍、畸形性吞咽困难
  • 相关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CT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
  • 相关药品:百优解、盐酸氯米帕明片、赛乐特、解郁安神颗粒
  • 相关症状:运动气喘、运动迟缓、身体摇晃、构音不清

1行动障碍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如果儿童过于安静或行动障碍可能是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所谓儿童强迫症,就是出现在少年儿童身上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7年 第z2期

2行动障碍症状起因

  1、精神内向,经常把活动目标拘泥于自身,偏重于自我内省,对自已躯体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不快、异常疾病等感觉,特别注意关心,并为此而忧虑和担心,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内省所束缚。弗洛伊德曾说过,“精神时常向内活动,从而封闭在自我身心内部的人,易成为神经症。”

  2、疑病症,即害怕疾病的意思,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倾向。森田认为神经质是一种先天性素质,是一种侧重于自我内省、很容易疑病的气质。

  而精神交互作用,即患者因对以上所说的“疑病素质”中涉及的因素产生恐怖敏感,随后,这一敏感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着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便发生强迫症并使症状加重。

来源资料:《新疆中医药》 2007年 第5期

3行动障碍症状诊断/鉴别

  为了防止孩子的视力下降,许多父母都会限制其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他们认为长时间地用眼睛盯着电视会使眼球陷入调节麻痹状态,从而引发近视。但实际上原因不仅如此,正木教授就指出:电视机等发出的电磁波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说得极端一点,假设我们将眼球放入使用电磁波工作的电子炉中,结果将会怎样呢?温度升高,眼球内的蛋白质将会凝固,从而形成白内障。

  受这些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不仅仅会造成孩子们的近视,同时还会产生许多问题。由于视力不好,在户外活动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失去一些望远、打球游戏的机会,进一步造成视力的退化,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立体观物、目测距离能力的下降。因此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摔一跤,有时会在棒球比赛中接球时被击中眼睛,等等。许多人都单纯地认为这些孩子属于行动迟缓类型,实际上其原因多是由视力不佳引起的。

来源资料:《健康世界》 2007年 第263期

4行动障碍症状检查

  行动障碍。这种行动迟缓的儿童强迫症表现可能是原发的,例如,每当患儿看书时,目光常停顿在第一行第一个字,不能顺利地阅读以下的内容。当然也可因以上的强迫动作、强迫思维而产生。反映在儿童身上的行动迟缓可能是儿童强迫症的表现,可能是强迫动作和强迫思维间接导致的,也可能是患儿本身就具有的。所以,如果儿童行为表现异常或无理由地行动障碍,家长们应该密切注意。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河北医药》 2008年 第1期

5行动障碍治疗/预防

  1、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2、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3、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4、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来源资料:《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 第8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行动障碍症状描述
2行动障碍症状起因
3行动障碍症状诊断/鉴别
4行动障碍症状检查
5行动障碍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