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房颤

房颤创建词条目录

目录

1简介
2病因
3分类
4临床表现
5检查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展开
收缩
  • 英文名:atrialfibrillation、Af
  • 其他名称:心房颤动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年人
  • 医保:
  • 病因: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
  • 症状: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

1房颤简介编辑本段

简介

房颤简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 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一定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2房颤病因编辑本段

病因

房颤病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3房颤分类编辑本段

分类

房颤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长期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4房颤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房颤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

  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

  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5房颤检查编辑本段

检查

房颤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6房颤治疗编辑本段

治疗

房颤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优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治疗房颤)。

  (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治疗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4)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长期应用华法林需检测国家标准比值(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病人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他药物或饮食的影响,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疗。一些无需监测INR的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醇、利伐沙班等陆续在临床应用。

本段由"qq631184924"编辑

7房颤预后编辑本段

预后

房颤预后

  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8房颤预防编辑本段

预防

房颤预防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房颤””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房颤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房颤简介
2房颤病因
3房颤分类
4房颤临床表现
5房颤检查
6房颤治疗
7房颤预后
8房颤预防
友情链接: 上海治疗灰指甲医院哪家好 上海治疗灰指甲专科医院哪家好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医院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专科医院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哪家好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医院哪家好 上海治疗皮肤过敏专科医院哪家好 上海治疗皮肤病 房颤地方信息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