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简介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
内分泌科相关症状
以下症状应该去内分泌科就诊:
体重改变:体重减轻或增加,如消瘦,肥胖;
体格发育障碍:生长发育障碍,如过度矮小或巨大;
精神症状:精神兴奋、烦躁易怒、抑郁、少言寡语;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亢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
尿量改变: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
浮肿:尤其是伴有皮肤干燥、唇厚舌大者;
症状性高血压:尤其伴有多血质外貌、痤疮、周期性下肢肌无力或阵发性高血压;
皮肤或毛发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紫纹、毛发改变、内分泌性痤疮;
生殖及性功能改变:女性月经失调、乳腺增生、性早熟、不孕不育、男性阳痿;
其他常见症状:怕热、畏寒、心慌、胸闷、头痛、视力减退、软弱无力等。
内分泌科原因
1、心理因素
比如情绪、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泄,气滞血淤等。
2、月经
每次月经,造成气血流失,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3、疾病
药物影响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4、环境突然改变
人体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
5、其他
失眠、饮食不规律、劳累等因素。
内分泌科“四大罪状”控诉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会使人的机体出现各种不适变化,也会引发不少疾病。
罪状一:肌肤恶化、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亮丽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赶走斑点,还你自信。
罪状二:脾气急躁、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罪状三:妇科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不育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疾病造成的。
罪状四:肥胖、“喝凉水都长肉”,很多人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据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这可能和本人的内分泌失调有关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内分泌科全方位调理
内分泌失调怎么办?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针对女性朋友的需要,对于内分泌失调的治疗办法,给大家推荐以下几条对策:
1、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饮食调理
食物应多品种多变化,搭配合理,多亲近蔬菜、水果,少吃油腻与刺激性食品,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以获取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调理内分泌失调。
2、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精神调理
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特别需要重视如何放松省心,减轻心里压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努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惊、怒、恐等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内分泌失调。
3、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运动调理
平时,应该都注重户外锻炼,积极参加健身运动,日常应该按时作息,做到劳逸结合。特别需要控制夜生活,应该积极的保证充足的睡眠。
4、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排毒调理
注意保持大便、小便、汗腺的通常,让机体产生的一切废物、毒素有通畅的排泄通道,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重视便秘等症状的防治,该出汗时就需要出汗。
5、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性生活调理
研究表明,乳腺小叶增生、黄褐斑等许多内分泌十套疾病,都与长期独身、夫妻生活不和谐、或夫妻生活过少等有重要关系,所以,保持家庭和睦,夫妻生活和谐,对保持女性身心健康、延缓卵巢功能衰退、调节内分泌失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学会调理自己,不仅可以避免造成内分泌失调,也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内分泌失调也是可能引发妇科疾病的,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检查治疗,乳房肿块、子宫肌瘤等问题也会相继出现。
内分泌科内分泌失调生化检查
内分泌是指机体某些腺体或散在的特化细胞,能合成并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其他部位的靶器官、靶细胞、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这些器官或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的过程。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称激素。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正常代谢和功能的两个既互相影响又协调的主要系统。体内的各种激素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通过复杂而精细的调节机制,保持在与机体发育阶段及功能状态相适应的水平。
其中以反馈调节方式,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或细胞-激素系统进行的调控,是普遍而主要的调节机制。该调节系统任一环节异常,都将导致激素水平紊乱。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病。
因此,有关内分泌失调的临床生化检查主要用做:①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某一内分泌功能紊乱;②若存在紊乱,则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