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诊疗科基本概述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有些慢性疼痛本身还是一种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长期的局部疼痛会形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 , 使普通的疼痛变得非常剧烈和难以治疗 , 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病人的生命。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还影响到其家庭乃至社会。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疗,是各国医疗服务的共同目标。疼痛科的医护人员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顽固性疼痛,为患者创造无痛轻松生活。
疼痛诊疗科通知
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
卫医发[2007]2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中华医学会和有关专家建议, 经研究决定:
一、 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二、 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三、 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条件执业医师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申请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暂不设立此项诊疗科目。
四、 拟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二级以上医院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
五、 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开展“疼痛科”诊疗 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疼痛诊疗科疼痛科治疗
疼痛门诊
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配合药物、超激光照射等治疗以下疾病:
1. 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等。
2.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3. 骨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
4. 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癌性疼痛: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
6. 痛经、慢性盆腔痛。
7. 无痛人工流产。
8.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9. 麻醉咨询:手术前麻醉检查和准备,麻醉和手术后镇痛方案制定。
住院治疗
多是采用CT或C型臂X线影像介入治疗以下疾病:
1.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CT或数字显影C型臂介入下行颈、腰椎间盘突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射频微创神经介入镇疼术、介入下臭氧治疗,可以对高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源性头痛、对低位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上肢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有截瘫倾向的患者得到早期控制和治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盘外、盘内髓核化学溶解术或盘内盘外联合溶解术、介入下射频靶点治疗、介入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后支酚甘油毁损治疗等,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公认,远期效果甚至优于手术。
2. 三叉神经痛:采用药物和/或温控射频电凝术在CT介入下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毁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3. 晚期癌症剧烈疼痛。对一般药物控制不太理想的癌症疼痛采用影像介入下神经毁损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
4. 带状疱疹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持续性神经阻滞治疗控制疼痛和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剧烈疼痛,并能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采用影像介入下神经毁损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有效控制。
5. 脉管炎、雷诺氏病等交感神经相关性疾病。采用CT影像介入下行交感神经阻滞或毁损治疗控制或改善疼痛。
疼痛诊疗科需治疗症状
并不是我们一感觉到疼痛就要到医院看病的,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呢?主要是以下四种情况出现时才需要到医院的:|
1 疼痛的病因未明
2 疼痛的性质、规律发生变化
3 止痛方法不见成效
4 了解治疗方法上的新进展
疼痛诊疗科疼痛科模块设置
设备模块
根据《医疗机构设置疼痛科基本要求》的规定,设备模块将包含该要求中的所有设备,在中心筹建过程中,设备的具体配备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设备清单:
a 基本设备
1、急救设备:供氧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器,各种型号的喉镜及气管内导管,氧气面罩;
2、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监测仪;
3、治疗器具与设备: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仪、经皮热电除痛仪、超短波治疗气户离子透入治疗仪、神灯、镇痛注射包、硬膜外腔置管包、硬膜外腔穿剌包;
4、牵引及固定设备:床头牵引器、颈围、腰围。
b 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神经射频治疗系统、激光治疗系统、德国卡特臭氧治疗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2)人员配置要求:
a 人员资质: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b 人员组成
1、门诊人员:医师 1—2 人,护士 1 人;
2、按病床与门诊工作量配备医生与护理人员,医师与病床比为 1:4,护士与病床比为 1:30。
3)医疗用房:
a 门诊:具备诊室、治疗室。
治疗室:15—20平方米,内设治疗台、药品橱、急救车、无菌物品存放橱,治疗车,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带呼吸器)、吸引器,空气动态消毒机。
b 病房
1、治疗室:同门诊治疗室;
2、配置间:8—12 平方米,内设药橱、摆药桌(或台);
3、物理理疗室:12—15平方米,内置常用理疗设备。
疼痛诊疗科诊疗道德意义
临床诊疗道德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诊疗手段的“两重性”需要医务工作者遵循高尚的诊疗道德
作为医务人员,其具体任务是诊断疾病、指明预后,设计和实施治疗方案。临床医学的总任务和临床医生的具体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临床医生所选择、实施的诊疗手段,目的是为了恢复病人的健康,但有时这两者也会出现相背离的情况。例如,临床上为治疗疾病而用药,有时却由此引起了药源性疾病。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药物具有正负两重性的作用,如应用链霉素来治疗结核病,可能发生对第八对脑神经(位神经)的损伤;应用镇痛药物止痛却可能带来药物成瘾问题;现在,以表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类和合成化学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其发生频率和疾病表现的严重性、多型性复杂性,已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新课题。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灶,解除疾病的痛苦,但也同时给患者机体带来不可避免的损伤和痛苦,如感染、创伤、机体内环境失衡、器官功能缺损及植物性神经疾病等。某些诊断技术也有明显的两重性,如X线检查有诊断疾病的作用,但其射线又有损伤骨髓细胞、影响造血功能的负作用。其他超声诊断技术也都有一定的负作用。这些负作用的产生,有的源于药物或技术本身,有的源于医务人员的诊疗不当。但无论什么原因,都需要医务人员去尽力避免,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切身利益,减少不应有的损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健康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主要原因已由生物、化学等自然因素,转向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文明病”日益增多。为此,美国医学家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了一种不同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新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德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它要求医务人员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重视病人。我国古代有“医乃仁术”之说,即把医学中的技术与仁爱的医德精神统一起来,认为医学是仁与术的统一体,“无德不医”。但是在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下,患者被看作了机器,片面地强调技术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决定作用,从而使医务人员只关注疾病而往往冷漠病人,甚至出现爱病不爱人的现象。在临床诊治中,只关注病人的局部病灶而忽视了人的整体,只重视疾病的病理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局部定位和特异性病因的思想是一原则的体现。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社会性的人去对待,而不能只作为生物,更不能只作为机器。医务人员不仅应关注疾病,而且要同情、关心病人,满足其多层次的需求。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患者的主体性。不能无视患者的意见,而一意孤行,置患者的建议于不顾,把患者看作纯粹消极的、无知的存在物。为此,医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并培养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等,同时应加强医德修养,以一颗赤诚之心,去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既要重视生理因素,也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其次,既要维护患者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医学人道主义作为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有其广泛的适用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医学诊疗工作中都要讲医学人道主义。但是,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是以维持病人生命为最高准则的,生命神圣论是其最高信条。在这种生命神圣论中,其所讲的“人”是单纯的、抽象的个人,而没有将其放在社会关系之中,医生与病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线性关系,医生只对他面前的病人负责。在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患者是被作为“社会的人”来对待的,是社会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单个的“人”。与此相适应,当代的医学已经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事业,医生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只是对病人,而且往往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许多医疗行为从某一病人来说是需要的,但就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来说,就未必是正确的。如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患者优先?满足某个病人会不会危及广大病人的利益?某些不可逆转的濒死病人是否应不惜代价去抢救?先天残废并存在严重缺陷的新生儿是否有存活的价值?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处理原则,走出传统医学人道主义的误区,在关注生命圣神的同时,还要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只有自觉地把生命神圣、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统一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高尚的诊疗道德是防范医疗纠纷的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与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有关。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服务质量不仅是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的保证,也是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无数事实证明,医德高尚的人,他们在运用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总是力争最佳治疗效果,力争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和事故,力求消除或减少副作用,即使有时出现了某些问题也能够得到患者的谅解。而医德较差者,即使其动机和目的无误也可能引起患者的怀疑或误解,导致不应有的医疗纠纷。
4.高尚的诊疗道德是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
良好的医德,是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和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在动力。所谓规章制度,无非就是对工作提出一些要求,规定应该如何做和不应该做的种种事项。各种工作的规章制度,往往同时就是以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提出的要求,要求他们认真地完成所负担的任务。例如,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操作制度、敷料消毒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都莫不如此。这些制度的核心,就是以对病人高度负责为前提的。因此,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如果医务人员不了解执行这些制度的道德责任,仅靠几个行政领导人,规章制度是很难执行的。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和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良好的医德风尚,是创造性地执行规章制度的智慧源泉。任何一种制度,不管其多么科学和完善,都只能反映该领域带普遍性、本质性的要求,绝不能将这一领域内的一切问题概括无遗,而规章制度又必须是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执行制度的人,经常注意新的情况,本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灵活地使制度适应于某些具体、特殊的情况。事实上,在医疗工作中,从来都存在对待规章制度持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人。一种是持消极、机械态度的人。他们那种表面上似乎遵守规章制度的做法,实际上常常正是他们不负责的表现。如某患者提出一些合理的、应予满足的要求,他们常借口医院的规定而拒绝为病人服务。另一种是持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善于把严格执行制度和处理某些特殊个别的情况结合起来,从不把制度规定的要求当做为病人服务的极限。两种对待规章制度的态度,正是医德精神不同的反映。
疼痛诊疗科偏头痛
病因
偏头痛病因巳明,为头部远伤病,如同三叉神经痛为面部远伤病一样。可见于《论远伤病》一文。
远伤病不同于其他猜测、推测得来的结论,而是有可见性的病灶,并且有解决病灶则有解决疾病的同步验证。
远伤病的诊断简单明了,凡有疼痛症状之处,即可发现病灶,不会有误。
治疗方法安全、简易、快速、效高,一般通过几次即可将病灶消除,彻底根治,无论严重与否,时间长久与否,都同样有效。
偏头痛X光片一、生活习惯诱因
1、精神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或情绪变化剧烈: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心和压力、各种事务及关系的谨慎考量,往往使人大脑神经紧张、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情绪变化是偏头疼的显著诱发因素之一。但情绪变化究竟是偏头疼发生的先兆还是其直接诱发了偏头疼的发作,仍需进一步探讨。(针灸医院王京京发表)
2、饮食不当: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
3、过度锻炼:
4、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不规律等。
二、药物诱因
1、口服血管扩张药
2、避孕药
3、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
4、频繁使用麦角胺、阿片类药、曲坦类药及其它单一成分止痛药(巴比妥、咖啡因、异辛烯胺)
三、气候诱因
风、寒、湿、热等气候及剧烈的天气变化易诱发偏头疼。
湿热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食欲减退,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引发偏头疼。
风寒易损伤人体阳气,引起经脉闭阻,而引发偏头疼。
特别提示:偏头疼患者应忌冷食及受寒
受冷或冷刺激后10分钟会引起头痛。隆冬时节出门忘戴帽子,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游泳时水温过低;吃冰激凌或冷饮后均可引起冷刺激性头痛。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管舒缩障碍有关。研究发现,在冷环境中,头痛前双侧颞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变细,
头痛期出现动脉怒张、充盈、搏动增强。吃冷饮后,冷饮对舌和口腔粘膜的冷刺激,反射性引起颞动脉痉挛,当痉挛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转为被动性扩张,血流冲击扩张的动脉壁上痛觉神经末梢,诱发头痛。总之,身体外部受冷或吃冷饮是冷刺激性头痛的条件,发病基础与血管容易诱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体质及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应注意远离寒冷的环境,少食或不食冷饮。
四、环境诱因
1、海拔高度的突然变化
2、短时间内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
3、强光线的刺激(如电视屏幕、镁光灯、强力阳光等因素会使人的眼睛疲劳引发头痛。)
4、噪音的刺激
5、空气的污染
6、闷热的房间
7、某些浓烈的香水
8、长时间的电磁辐射(一些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容易患偏头疼,是因为受电磁辐射。)
五、女性生理诱因
1、青春期前,男女患病率相似。
2、青春期后,女性发病较男性明显增多。
3、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头痛发作。
4、绝经后、妊娠期,头痛减轻。
提示:月经周期变化对偏头疼的发作是有直接诱发影响的,这种情况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部分女性患者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直接相关,称为月经期偏头疼,是一种与卵巢周期有关的特殊类型的偏头疼。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骤降(雌二醇降低),导致颅内外血管对随之变化的生化因了(如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敏感,通过干扰交感神经的方式影响靶器官的功能,使易感者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而致偏头疼。中医学把本病称之为经行头痛,临床以肝郁气滞、瘀血内停多见,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使气顺血和,清窍得养,则痛自止。
六、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
(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
(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为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
(3)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
(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临床表现
痛根据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所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分别概述如下。
(一)不伴先兆的偏头疼(普遍型偏头疼)最为常见。发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或畏光。体力活动使头痛加剧。发作开始时仅为轻到中度的钝痛或不适感,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达到严重的搏动性痛或跳痛。约2/3为一侧性头痛,也可为双侧头痛,有时疼痛放射至上颈部及肩部。头痛持续4~72小时,睡眠后常见缓解。发作间有明确的正常间隙期。若90%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称月经期偏头疼。至少出现上述发作5次,除外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二)伴有先兆的偏头疼(典型偏头疼)可分为先兆和头疼两期:
1.先兆期视觉症状最常见,如畏光,眼前闪光、火花,或复杂视幻觉,继而出现视野缺损、暗点、偏盲或短暂失明。少数病人可出现偏身麻木、轻度偏瘫或言语障碍。先兆大多持续5~20分钟。
2.头疼期常在先兆开始消退时出现。疼痛多始于一侧眶上、眶后部或额颞区,逐渐加重而扩展至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及颈部。头痛为搏动性,呈跳痛或钻凿样,程度逐渐加重发展成持续性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有的病人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眼结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通常睡觉后头痛明显缓解,但发作过后连续数日倦怠无力。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上述典型偏头疼可分成几种亚型:
(1)伴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疼:包括眼型偏头疼,偏瘫型偏头疼,失语型偏头疼等。至少出现过2次上述典型发作,排除器质性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
(2)伴有延长先兆的偏头疼(复杂型偏头疼):症状同(1)。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仍持久存在,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而不到1周。神经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有颅内结构病损。
(3)基底型偏头疼(原称基底动脉偏头疼):有明确起源于脑干或双侧枕叶的先兆症状,如失明、双眼颞侧和鼻侧视野都有的视觉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共济失调、双侧性感觉异常、双侧轻瘫或精神错乱等。多在数分钟至1小时内消失,继而发现双侧枕区搏动性头痛。间隙期一切正常。
(4)不伴头痛的偏头疼先兆(偏头疼等位发作):出现见于偏头疼发作的各种先兆症状,但有时间并不随后出现头痛。当病人年龄渐老,头痛可完全消失而依然有发作性先兆症状,但完全表现为先兆症状而无头痛者则较少。40岁后首次发病者需作深入检查,除外血栓栓塞性TIA。
(三)眼肌麻痹型偏头疼极少见。起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有固定于一侧的头痛发作史,在一次较剧烈头痛(眼眶或眶后痛)发作后,出现同侧的眼肌麻痹,以上脸下垂最多见。麻痹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开始几次发病麻痹完全恢复,但多次发作后可遗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复。神经影像不宋体排除颅内器质性病损。
(四)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偏头疼等位发作)。有偏头疼家族史但儿童本人无头痛。表现为多次、短暂的眩晕发作,也可出现发作性平衡失调、焦虑,伴有眼球震颤或呕吐。神经系统及脑电图检查正常。间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儿童成年后可转为偏头疼。
(五)偏头疼持续状态:偏头疼发作持续时间在72小时以上(其间可能有短于4小时的缓解期)的称偏头疼持续状态。
治疗
(一)急性发作的治疗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芬必得酚咖片等),多数可获得缓减。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灭吐灵。
麦角胺制对部分病人有效。它是5-HT受体的促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常用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咖啡因100mg和麦角胺1mg),在出现先兆或开始隐痛时立即服用1-2片。为避免麦角中毒,单次发作用量不要超过4片,每周总量不得超过8片。或可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缺血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禁用。对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也不适用。
英明格(sumatriptan)是5-HT1D受体促动剂,对脑血管有高度选择性作用。成人口服100mg,30分钟后头痛开始缓解,4小时后达到最佳疗效。皮下注射6mg(成人量)起效快,症状复发可在24小时内再次注射6mg。副作用轻微,有一过性全身热、口干、头部压迫感和关节酸痛。偶而也有胸闷、胸痛或心悸情况。
持续的偏头痛也可服用中草药安神痛宁方,其中的蓝布正、仙桃草、天麻等成分能够有效缓解头痛。
偏头痛持续状态和严重偏头痛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1mg/kg)或静脉滴注ACTH50单位(置于500ml葡萄糖水内),或口服泼尼松10mg,1日3次。对发作时间持续较长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预防治疗每月头痛发作2-3次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到停药。
1.普萘洛尔为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约对50%-70%病人有效,1/3病人的发作次数可减少一半以上。一般用量为10-40mg,1日3次。副作用小,逐渐增量可减少恶心、共济失调及肢体痛性痉挛等不良反应。
2.苯噻啶(pizotifen,sandomigran)5-HT拮抗剂,也有抗组胺、抗胆碱能及抗缓激肽作用。常用剂量为0.5mg,每日1次,缓慢增加到每日3次。持续治疗4~6月,80%病人头痛改善或停止发作。副作用有嗜睡和疲劳感,能增加食欲,长期服用会发胖。
3.美西麦角(methysergide)5-HT拮抗剂,主要对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需从小剂量(0.5~1mg/日)开始服用,在一周内逐渐增加到1-2mg,每日2次。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出现腹膜后组织、肺-胸膜纤维化。连续服用6个月必须停服1个月。仅在最顽固的病人才考虑试用。
4.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氟桂利嗪(flunarizine,西比灵)常用剂量尼莫地平为20-40mg,每日3次。药物副作用小,可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失眠或皮肤过敏等不适。
5.丙戊酸钠100-400mg,每日3次。
6.阿米替林(amitryptiline)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阻止5-HT的重摄取。多用于抗抑郁和治疗慢性疼痛,对偏头痛伴有紧张性头痛者有效。常用剂量为75-150mg/日。
7.可乐定(clonidine)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降压作用。预防偏头痛效果较弱,但少量应用无副作用。常用剂量为0.078mg-0.15mg,每日2-3次。
8.安神痛宁方(astnf)能通经络,祛风清热,除湿止痛,使得气通血行,气血通畅。饮片粉末水煎内服,一日一付,每日三次;散剂温水吞服,一日一付,每日一次(晚上服用)。
发作时的治疗方法
热水浸手。发作时,可将双手浸在热水中,水温以能忍受为度。坚持浸半个小时,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揉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10圈,再倒揉10圈,反复几次,连续数日。
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快速梳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3次。
疼痛诊疗科从集性头痛
概述
从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s)亦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岩神经痛,蝶腭神经痛,Horton头痛等.病员在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一系列的剧烈头痛,一般无前兆.疼痛多见于一侧眼眶或(及)额颞部,可伴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眼睑水肿或鼻塞、流涕,有时出现瞳孔缩小、垂睑、脸红、颊肿等症状.头痛多为非搏动性剧痛,病人坐立不安或前俯后仰地摇动,部分病员用拳击头部以缓解疼痛.不少病人的头痛在固定时间内出现,每次发作持续15~180分钟,会自行缓解.发作连串持续2周到3个月(称为丛集期),许多病人的丛集期在每年的同一季节发生.间歇期数月到数年,其间症状完全缓解.约10%的病人有慢性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年(20~40岁),男性为女性的4~7倍,一般无家族史.头痛发作时用镇痛安定类药物效果不佳,可应用氧吸入(用面罩,10升/分,不少于15分钟)或鼻内滴2%利多卡因.也可用英明格6mg皮下注射.预防和缩短丛集期可用皮质激素、碳酸锂、麦角胺或钙通道阻滞剂.泼尼松(开始用40~60mg/d,10日后减量)效果较佳,可缩短或中止丛集期.慢性病例可用碳酸锂(600mg/日).
病因
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颅内、颅外血管扩张所致。Horton氏认为此种类型头痛与组织胺关系密切,它曾对此病患者在间歇期内皮下注射组织胺试验表明,60%的患者可诱发头痛发作,并且血中组织胺之增高和消退均非常迅速,提示与急剧头痛发作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头痛特点是头痛发作似成群而来,表现为一连串密集的头痛发作。发作呈周期性,无前驱症状。发作时疼痛从一侧眼窝周围开始,急速扩展至额颞部,严重时可涉及对侧。呈搏动性,兼有钻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特征性的伴发症状有:颜面潮红、出汗、患侧流泪、结膜充血、鼻塞。除颞浅动脉怒张外,尚有患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不全性Horner氏综合征。
每天可发作1~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数十分钟至2~3小时,发作快消失的也快,缓解时间很长。患者很少有后遗的疲乏或嗜睡情况,头痛每天有规律地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发生,常于午后或凌晨发作。饮酒或硝酸甘油可以激发头痛发作。头痛常局限于同一侧。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基本与偏头痛相同。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过6mg,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20~4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200mg/d,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每晚5~10mg口服。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0.6~1.2/d口服,部分患者有效。非甾类固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丛集性头痛预后良好,多数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非药物多功能治疗
非药物物理治疗,是一种效果好比较安全 没有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做各型头痛的日常家庭治疗措施,物理治疗包括 局部的局部冷(热)敷、吸氧,头部的按摩 推拿 刮痧以及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物理磁疗法。
其实磁疗是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现代医学将磁疗 推拿 刮痧等方法结合在一起做成多功能“磁性头皮梳”,对头部进行综合型治疗,磁性头皮梳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在头部相应投射区的学说,巧妙地将高科技钕铁硼永磁体镶于头皮梳内,把磁场的生物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静、止痒)与推拿中梳搔法结合在一起,设计成一边粗齿,一边细齿的结构,粗齿一侧内置钕铁硼永磁体进行磁疗并且梳齿的圆柱钝形设计也可做刮痧按摩之用,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头皮和颅内营养,调节大脑功能,增强脑细胞的营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产生缓解疼痛的效应。
另外人体头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早上《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行于头,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别经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古人云:“形统于首”,即头脑是全身四肢百骸的统领,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经常地按摩头皮,梳理头发,可以疏通头部经穴,刺激头皮代谢加快,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头部有身体各脏器的投射区,通过磁性头皮梳这种多功能的梳理刺激这些区域也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其他脏器疾病的作用,对于头皮痛痒,脱屑,脱发,神经机能失调,头晕,头痛,以及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故有“发宜常梳”之说。
疼痛诊疗科紧张性头痛
病理病因
紧张性头痛是由于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所致,而引起这种收缩的原因有三:
(1)作为焦虑或忧郁伴随精神紧张的结果;
(2)作为其他原因的头痛或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种继发症状;
(3)由于头、颈、肩胛带姿势不良所引起。
该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女性为多,多在30岁前后发病,心理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导致紧张性头痛的原因主要有繁重的学习和工作压力造成的精神紧张、情绪异常以及睡眠严重不足等,使人体的脑血管供血发生异常,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头痛。痛楚的范围通常是对称的,由后枕伸延到前额,头痛维持大约数小时,病发其间,头痛每日发作,通常患者不会察觉到头痛是与精神紧张有关,但当经过仔细的查问,不难发现患者的紧张情绪与头痛的直接关系。澳洲医学权威Dr J.Murtagh 于1994年的著作中指出,紧张性头痛除了精神因素以外,颈脊椎的功能失常也是引致紧张性头痛的主要成因。
发病机制
紧张型头痛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状况概述如下:
1、TH与颅周肌肉疾患的关系自1940年以来,文献中就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但肌肉疾患是TTH的原因还是结果,或只是TTH发病机制中的因素之一至今尚无结论。
2、TTH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Catheart等(1998)就诱发相关情绪(arousal-relatedmood)和ETTH之间的关系做了生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他们采用激化-去激化形容检测量表(activation-deactivationadjectivechecklistADACL)将诱发力量(energy)、厌倦(tiredness)紧张(tension)和安静(calmness)做记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ETTH患者的紧张水平高于对照组,即使在不头痛时也高另在非头痛期,其紧张水平则显著低于头痛期。因此认为紧张和头痛之间是有关系的。
3、TTH与血管性头痛的关系由于临床上可以发现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同时,发生在同一位患者以及有些患者最初表现为偏头痛,当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后表现为ETTH并可进而转为CTTH。
4、对TTH的一些生化观察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生化等方面对TTH做了观察,如Oishi等(1998)检测血浆血小板因子4、β-血栓球蛋白和11-脱氢血栓烷素B2水平,发现ETTH患者的上述3种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TTH组和对照组认为ETTH患者的头痛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尤为密切。Mishima等(1997)发现TTH患者血清血小板镁离子水平降低,认为可能和血小板功能增强有关。Martinez等(1994)发现TTH患者血浆5-羟色胺水平高于对照组,儿茶酚胺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多巴胺水平与头痛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以及肾上腺素水平与头痛强度呈负相关。此外,还发现单胺水平与抑郁程度并无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TTH患者中枢单胺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变化,这种变化和随之而来的抑郁无关,而和发生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Marukawa等(1996)发现TTH患者头痛发作期唾液中P物质和5-羟色胺含量显著升高,认为P物质系由痛觉系统所释放。
总之上述举例表明:TTH的发病机制尚在从多方面进行研究,至今包括头痛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头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甚至“紧张”是指肌肉紧张还是精神心理学的概念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症状体征
1、头痛多位于两额及枕、颈部,呈持续性钝痛,病人常诉头部有紧箍感和重压感,不伴恶心和呕吐;
2、头痛可于晨间醒来时或起床后不久出现,可逐渐加重或整天不变,病人常声称头痛多年来未缓解过;
3、部分病人和偏头痛并存;
4、部分病人有“空枕头”症。
医学治疗
紧张型头痛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由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多采用温和的非麻醉性止痛药借以减轻症状,其中主要是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物(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其他药物包括适量的肌松弛药和轻型的镇静药,抗抑郁药也常根据病情应用,一般多以口服方式给药并且短期应用以免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
(1)酮洛芬(酮基布洛芬):属NSAID类,除用于紧张型头痛外也适用于肌肉和关节痛止痛属暂时性,其作用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提高细胞内cAMP,改善血小板功能。口服剂量为12.5~25mg/次。毒副作用为胃不适恶心腹泻、心悸出汗、嗜睡及皮肤瘙痒等。
(2)萘普生(naproxen):属NSAID类。通过抑制地诺前列素(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止痛抗炎作用。口服剂量为100~200mg/次,一般2~3次/d毒副作用为恶心、胃部不适疲倦眩晕乏力及思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普罗喹宗(proquazone):属NSAID类适用于急性紧张型头痛,其药理作用包括抑制前列腺素系统而地诺前列素(前列腺素)被认为是引起头痛的生理介质,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5-HT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制缓激肽。口服剂量为75~150mg/次,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思睡等。
(4)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系三环类抗抑郁药为较早用于慢性紧张型头痛伴有抑郁症状的药物。本药既是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又是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药。以前认为后者为本药止痛的主要途径,但近来的研究认为上述两种作用对止痛效果并无差别并且头痛的改善是间接的,是由抗抑郁的效果所介导口服剂量开始为75mg/d以后渐增至150mg/d分次服用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乏力、困倦头昏及失眠等有严重心脏病及青光眼者忌用。
(5)乙哌立松(eperisone):属骨骼肌松弛药除可抑制肌张力过高并可抑制疼痛反射活动,从而改善紧张型头痛的症状。口服剂量150mg/d分次服用。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乏力、困倦及站立不稳有药物过敏史肝脏疾病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非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可使紧张型头痛得到改善有学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四部分:
(1)训练坐位、站立、睡眠及工作时颈部和头部的正确姿势。
(2)在家中练习改善头部位置和俯卧位练习,加强颈后部肌肉的动作,并在颈后部放置冰袋。
(3)在背和肩部进行中至深部按摩2min。
(4)被动伸展斜角肌斜方肌上部、提肩肌和胸肌5min,必要时根据病情被动运动颈前部肌肉(Harmmill1995)。
此外根据我国中医理论进行针刺及按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国内相继整理开发一些中医药物并已应用于临床其特点系根据中医学理论对头痛的认识,辨证用药标本兼顾,可防可治且毒副作用较少。不论单独应用中药或与西药联合治疗,甚至配合物理及心理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疼痛诊疗科颈性头痛
鉴别
外伤后头痛。外伤后头痛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头部外伤一般都伴有脑震荡。急性外伤后头痛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或短暂记忆丧失,一般发生于清醒后的14天内,持续时间约1~2个月,呈跳痛样头痛,伴恶心、呕吐与胃肠系症状及眩晕等。慢性外伤后头痛无明显特点,局部压痛,伴抑郁症状、耳鸣或情绪变化。外伤后头痛与脑血管舒缩调节紊乱和脑脊液循环一定程度障碍有关,精神心理因素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枕神经痛。发生于枕大和枕小神经分布区,局部神经有炎性反应,枕后邻近发生肿瘤或颈椎病时也会诱发枕神经痛。主要为后头痛,一般为持续痛,并可能涉及颈部和耳后等邻近部位,局部出现痛觉过敏现象,也可表现为阵发性刺痛,受累区有触痛。
与血管病有关的头痛。约有30%的头痛患者与下列两种情况有关:①脑短暂缺血,尤其大脑后动脉缺血者容易发生;②颈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狭窄和阻塞,出现供血不足或缺血时容易发生。与血管病的相应部位出现中等度持续性、波动性头痛。
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主要病因有:①颅内血肿,凡清醒患者由于颅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剧烈头痛,一般常伴有高血压病史或外伤史;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部位与占位性病变的位置相关;③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在患者清醒时其头痛程度与颅内压升高相一致。头痛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脉率增加和出汗等;④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出现突然严重头痛,伴以身体失重;如果系动、静脉瘤破裂,一般在破裂后60min以内发作头痛,伴以呕吐、意识迟钝和颈强直等症状。
颈椎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器质性头痛,多有颈椎活动费力、受限,颈部疼痛或颈椎旁压痛,头痛时间较长的患者,在头部的疼痛区多有压痛,头痛发作时,常常有眼部不适的症状。
预防
1、良好的姿势
办公室:坐位时,腰部挺直,双肩后展,桌椅高度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尽量避免长时间端坐。
家庭:家里的床具应软硬适中,一般躺上去床垫变形不应超过2cm;枕头在仰卧时应与自己的拳头等高,侧卧时与一侧肩等高,头放在枕头上时枕头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才对。
2、颈部八字要诀
"摇头晃脑、张牙舞爪"!用头在天花板上写"米"字,字写得越大越好,两手举高,越高越好.每天做上5~6次,每次5~6分钟.预防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患者要注意。
3、补充足够钙质
缺钙可导致颈椎骨质疏松和增生,当你颈部缺乏足够营养的滋润时,你的身体就会面临承颈性眩晕的危险了.补充钙质的工作其实很简单,牛奶+晒太阳最是有效。
疼痛诊疗科神经痛
简介
1、枕大神经痛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
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2、肋间神经痛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3、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4、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5、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6、尾骨痛见于外伤、骨折等。
7、灼性神经痛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8、带状疱疹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病因
1、三叉神经痛 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 见于副鼻窦炎、蝶窦炎、筛窦炎、鼻腔结构变形、鼻中隔弯曲因机械性压迫中鼻甲、颅底骨折、转移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经痛 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4、肋间神经痛 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 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 见于外伤、骨折等。
9、灼性神经痛 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10、带状疱疹 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11、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直接原因。
二、中枢性疼痛
1、脊髓痛
(1)后角痛多见于外伤、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2)脊髓后索性痛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
(3)脊髓丘脑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见。
2、丘脑痛 丘脑痛以脑血管病变、肿瘤多见。
3、脑桥、延髓痛 见于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4、大脑皮质痛 大脑皮质痛少见,一般为肿瘤、血管病等。
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具体表现
(1)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为骤然发生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患者常描述为电灼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的剧烈跳痛。发作时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患侧面部或用力擦面部以期减轻疼痛。有时发作时不断做咀嚼动作,严重者常伴有面部肌肉呈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又称为“痛性抽搐”,有时伴有面部发红、皮肤温度增高、眼睛结膜充血、流泪、唾液分泌增多、鼻粘膜充血、流涕等症状,有的患者甚至在床上打滚。
(2)每次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到数分钟后骤然停止,间歇期间如正常人,少数可仍有烧灼感;一般夜间发作较轻或停止,但严重者亦可通宵频繁发作不能成眠或睡后痛醒。
(3)大多逐渐加重,疼痛发作次数渐频繁,甚至数分钟发作一次以致终日不止。
(4)病程可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缓解期可由数天或数年不定。发作周期似与气候有关,春季与冬季较易发病。
三叉神经痛患者自身调养很重要,日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动作轻慢,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5)进食较软的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
(6)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以求根治。
神经痛多发生于神经受刺激或发炎,疼痛沿神经走向分布,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以是
神经痛慢性的症状,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包括疼痛、刺痛及触觉过敏或患部的神经失去感觉、患部红肿,情况严重者还会痉挛。神经炎的起因不一,包括缺乏营养素(维生素B)、代谢失调、受外力直接打击或骨折、血管、骨或结缔组织压迫神经、神经受感染、糖尿病、痛风、血癌等,服用甲醇、过量的铅及汞等有毒金属也会造成神经伤害。 较常见的神经痛有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人)、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造成的刺痛等。当眼内的视觉神经发炎,将逐渐或突然地使视觉模糊。情况严重者,可能在数日后产生暂时性的失明,同时也可能有眼痛的现象,可以采取家庭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可大概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治疗方法。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方法的补充治疗。有创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疗法、注射疗法和射频热凝疗法。
针灸理疗,在治疗神经痛时,还是很有效的,如果疼痛剧烈,一般5到10个针灸疗程就可能有效。
中药治疗,如新加坡进口的马泰舒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家庭治疗措施
1、积极预防:学会怎样坐、站、正确地背东西,是预防各种神经痛的最好办法。一些不同的理疗方法可以知道怎样正确地行动以防止疼痛发作,可以与一个有训练的治疗者商量治疗方法。
2、用冰袋按摩:用冰袋按摩可以中断信号沿神经通路传导,被温度信号取代,这样就可缓解疼痛。
3、留起胡子:若是三叉神经痛的男士可以留胡子把脸挡起来以免受凉,寒冷有时诱发疼痛。
4、指压按摩:按压位于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间的大肠经合谷穴,可以减轻面部疼痛,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去压左手的穴位1分钟,然后再压右手,如果已怀孕不要用这个穴位。
5、为减轻胸上腹部疼痛可按压心包经间使穴,把拇指放于手腕内侧中心距手腕约2指宽上肢两骨之间,用力压1分钟3—5次,然后再重复按压另一侧。按压外关穴有助减轻上半身内的疼痛,把拇指放于距腕关节2拇指宽上肢前端中部,按压1分钟,然后重复按压另一侧,每次压2—3次。
营养及饮食疗法
1、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莱
2、患者应多摄取水分,并避免咖啡、汽水、香烟等刺激物。多吃水果、蔬菜、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
3、多吃燕麦
经常食用燕麦町改善神经的总体状况。切碎的燕麦草在温水中冲泡2分钟并过滤后就是一种补品,一天喝1—4克,若要减轻皮肤瘙痒,用细棉布包燕麦片挂在喷头下,用冲过燕麦片的水洗澡。
疼痛诊疗科鼻源性头痛
疾病描述
鼻源性头痛(rhinogenous headache):是指鼻腔、鼻窦病变引起的头痛。以鼻窦急性炎症最为多见,约占全部头痛发病数的5%,其它如急、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均可引起。鼻源性头痛一般都有鼻病的症状,如鼻塞、流脓涕等,多为深部头痛,呈钝痛或隐痛,无搏动性,白天较重;卧床休息时减轻,头痛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在低头弯腰、衣领过紧、全身用劲使静脉压增高时鼻粘膜充血,头痛加重。鼻腔粘膜用药收缩或表面麻醉后,头痛可减轻。
病理病因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原因较多、机制十分复杂的一种主观症状。,鼻腔和鼻窦局部病变及结构变异与头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头痛多见。鼻源性头痛的致病因素大致分为两类。首先,鼻腔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鼻腔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上颌支。眼支分出筛前神经至鼻腔前部,上颌支分出鼻后上、后下神经的外侧支分别至中、下鼻甲,上牙槽的前、中、后支到上颌窦,司鼻外的感觉。同时,鼻腔又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司鼻腔粘膜血管的舒缩和腺体分泌功能。因而鼻腔是人体较为敏感的一个部位。其次,鼻腔实际上是由窄狭的管腔、孔洞和间隙构成,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一旦遭受炎症的侵袭和鼻腔自身解剖结构发生肿大变异,则容易造成鼻腔、鼻窦引流障碍、肿胀挤压,导致邻近结构受累。早期多表现为阻塞性头痛,由于窦口长期阻塞,窦腔内空气逐渐被吸收,出现所谓“真空性头痛”,真空状态下粘膜血管扩张,血清大量漏出,或因炎症渗出积脓使窦腔压力增高,又出现“张力性头痛”。高位鼻中隔偏曲和钩突、筛泡及鼻甲体积肿大则因为使鼻腔、特别是嗅缝变窄,中、下鼻甲受压,使其舒缩机能受到限制而出现反射性头痛。炎症刺激鼻神经也是导致头痛的因素之一。
症状特征
1、一般都具有鼻病的症状,如鼻塞、流涕等;
2、疼痛一般为钝痛、隐痛,无搏动性,白天较重,休息后头痛减轻,活动后加重;
3、疼痛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性;
4、经采取休息、滴鼻药、蒸气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等措施后,头痛可减轻或暂时缓解,当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部静脉压增高,头痛又会加重。
临床表现
1、症状:头痛且有明确的时间性和固定部位,头痛部位为鼻根部、前额、颞部、顶枕部或眶周钝痛。部分伴眼球发胀、视物易感劳累等眼部症状;多伴鼻塞、脓涕、嗅觉减退。当鼻粘膜充分收缩和行表面麻醉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
2、体征: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鼻甲、鼻道或鼻中隔有病变,如鼻黏膜暗红、鼻甲充血水肿、鼻道见脓性分泌物、鼻腔荔枝肉样新生物、鼻中隔偏曲,甚至鼻腔肿瘤等。
治疗方法
“BR-脑神经修复疗法”
(1)、采用RA脑神经分离检测系统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治疗过程直接针对致病因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头痛、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问题,彻底消除病源,真正做到对症治疗。
(2)、能够有效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对缺氧破损的大脑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激活衰竭细胞活性,调整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建立健康的身体组织生物环境,杜绝愈后复发。
(3)、能够调节脑内神经的分泌,使脑内分泌的神经递质处于平衡状态,快速对大脑神经线、神经粘膜的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修复和治疗,解决了传统药物只能暂时抑制脑神经紊乱的缺点,彻底杜绝脑神经递质的紊乱,将导致疼痛的根源扼杀。
(4)、该疗法经数万例患者临床验证,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相较传统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效果显著等明显优势。彻底解决传统疗法对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并消除传统治疗方法的依赖性、耐药性和停药复发的问题。真正的做到一次治疗,终生受益。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