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痛是指整个上肢,即肩以下,腑以上(不包括掌、指)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本症早在《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臂内前疗痛厥、肩前痛、肩肘臂外皆痛等记载。历代医书多有阐述,但总不离《灵枢.经脉篇》所论的手叁阴、手叁阳经脉循行部位所过之处气血运行不畅,经行瘀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的机理。臂痛亦可出现于某些内藏病变。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两臂内痛,乃是心脉瘀阻而引起的肩臂部放射性疼痛。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国内矫形外科杂志》 1999年 第7期
臂为风寒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及乳妇从臂枕儿。伤于风寒而致臂痛。论有因湿痰横行经络而作臂痛者。论臂痛因于寒者。论臂痛因于气者。论臂痛因于湿者。论臂冷痛。起手甚艰。或一臂痛。或两臂俱痛者。论凡臂软无力。不任重者。乃肝经气虚。风邪客滞于荣卫之间。使血气不能周养四肢故有此症。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胯与脚膝。其二脏若偏虚。则随其所主而病焉。今此症乃肝气偏虚。宜补肝肾。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寿世保元》卷五 臂痛
多因体虚久病,脾胃亏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臂部肌肉、筋脉、关节,故臂部酸痛麻木,而以酸麻为主,关节筋脉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由于气血不足,抗御外邪功能减弱,每易被风寒湿邪侵袭,故臂痛之症多见。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调理脾胃,方用八珍汤加减。还需指出,气血亏虚,则御邪力弱,易被风寒湿叁气侵袭而挟外邪。如《济生方》说皆因体虚,腰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临床治疗当予兼顾。
1、风寒湿痹臂痛:臂部肌肤、筋脉、关节疼痛,或酸胀肿麻。风胜者疼痛走实,时上时下,苔薄白,脉浮;寒胜者疼痛较甚,局部肤冷,筋脉牵强,苔白,脉紧;湿胜者疼痛重着,局部微肿,苔白腻,脉濡;热胜者疼痛热,局部红肿,苔黄,脉数。
2、气血不足臂痛:臂部酸痛麻木,以酸麻为主,肢体无力,肌肤不泽,并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少馨,舌淡苔薄,脉细弱。
3、外伤血瘀臂痛:臂痛,局部肿胀,苔薄、脉弦。若久病气虚,血行瘀滞,可见局部肌肤不仁,肌肉萎缩,舌苔薄腻,或边有瘀点,脉细弦或细涩。
来源资料:《按摩与导引》 2008年 第9期
临床上对于臂痛的患者要检查:体格检查,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 第12期
臂痛临床治疗,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配合横行肢臂,活血养血,和营通络之桑枝、桂枝、丝瓜络、姜黄、鸡血藤等药物。若经久不愈,则必有宿瘀留伏经隧,应采用虫类搜剔法,常能取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若不对症,就有可能加重病情。还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情愉快时免疫力会增强。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医正骨》 2001年 第8期
甲周炎亦称沿爪疔,是因局部轻微损伤引起指甲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开始指甲的一侧或甲根部红肿、剧烈疼痛,以后逐渐化脓,积聚甲下时则形成甲下脓肿,破溃后常因排脓不畅而成慢性炎症。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