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鼠标手,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本病的主要症状如下:患者挠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腕管综合征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
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
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来源资料:《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年 第3期
诊断
腕管综合征可通过临床表现来确诊: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适。
2.断断续续的手指和手掌发麻、刺痛,有些病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得较厉害。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协同工作能力降低。
4.伸展拇指时不自如且有疼痛感,严重时手指和手部都虚弱无力。
5.发麻的感觉在睡眠中和刚睡醒时较多发生,疼痛的情形在晚上会变得更严重,有时甚至会影响睡眠。
6.疼痛可以迁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鉴别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尤其是颈5~8神经根受累时,也可有手部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但除此外。尚有颈肩部及上肢的症状。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往往在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加重。体检时棘突旁有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颈后伸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显示退行性改变等,可与腕管综合征鉴别。
2.雷诺病
腕管综合征有时需与雷诺病引起的手指疼痛相鉴别。该病多见于“神经质”的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双手遇冷后的阵发性手指苍白、末端发冷、麻木、疼痛等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后期因长期缺血缺氧发作可造成指端的溃疡或坏疽。但没有明显的神经定位体症,也没有神经传导检查的异常。手指的累及并无规律性,可区别于腕管综合征。
3.其他
偶尔需与炎症或不明显的外伤鉴别。
来源资料:《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4年 第3期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鼠标手,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腕管综合征的检查方式有:
一、腕部Tinel征:
是指叩击神经损伤或神经损害的部位或其远侧,出现其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代表神经再生的水平或神经损害的部位.
二、屈腕试验:
是屈腕检查正中神经,检查是否有疼痛。用于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双肘搁于桌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两腕自然掌屈。
屈腕试验的注意事项:
1.不合宜人群:无。
2.检查前禁忌:无特殊禁忌。
3.检查时要求:拇指按压部位要准确,应在腕关节掌面横纹处掌长肌及桡侧腕屈肌之间。
来源资料:《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0年 第3期
治疗
关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仍处争论之中。主要争论在二方面:一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二是开放手术与内窥镜视下手术的适应证与并发症尚无统一的认识。
可在腕管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通常可收到较好效果。但切忌不能将药物注入正中神经内,否则可能因类固醇结晶体积累而产生化学性炎症,反而加重症状。对腕管内腱鞘囊肿、病程长的慢性滑膜炎等可手术切除。如果腕管壁增厚、腕管狭窄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
预防
1.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键盘和鼠标的高度建议低于坐着时肘部的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腱鞘等部位的损伤。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距身体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的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位时,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键盘的高度也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很多,电脑桌都没有鼠标的专用位置,这样把鼠标放在桌面上长期使用,对人的损害不言而喻。
2.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此减轻对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减少手腕受力。
3.不要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适中为好。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腕管综合征
术后处理,目前的做法是疏松包扎,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2天后换药,嘱患者开始肩、肘、腕、手和手指功能练习。术后三周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术后12~14天拆除缝线。1个月后恢复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8周,完全恢复活动。
腕管松解减压术,虽有切开、窥镜下松解减压之分,且术式繁多,但最终的疗效及并发症均相同,不同的只是并发症的重与轻,康复期的长与短。手术切口短,组织创伤就小,瘢痕就轻、疼痛消失就快、康复期就短;反之就重、就慢、就长,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手掌墩柱部疼痛是延长康复治疗期的主要原因,其成因较多,既使切口不在腕横韧带掌侧,照样会有此并发症出现。Nathan对手掌近中部和近侧部切开,均不过远侧腕横纹,松解减压手术进行了比较,前者的切口长于62.5px,后者短于62.5px。他们发现,切口短固然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复工的时间,但是术后早期活动锻炼及体疗更重要,作用更显著。所以,要想缩短康复期,还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