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寒湿下注

寒湿下注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男性寒湿下注、女性寒湿下注
  • 相关疾病:中气不足、脾气虚弱、湿热蕴结、胃气虚弱、肝胆湿热证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液检查
  • 相关药品: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蓬莪术、木棉根
  • 相关症状:吐物清稀、隐痛、寒热痞、寒凝下焦 、胎寒、苔白而润多

1寒湿下注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矢气败卵味,多因暴饮暴食,食滞中焦或肠中有宿屎内停所致。矢气连连,声响不臭,多属肝郁气滞,腑气不畅。月经或产后恶露臭秽,因热邪侵袭胞宫。带下气臭秽,色黄,为湿热下注。带下气腥,色白,为寒湿下注。目眶周围色黑,则是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2寒湿下注症状起因

  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于寒湿下注及肾气不固,肾气不固是肾气亏虚所导致。因为肾脏藏着元阴、元阳,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脏腑机能活动的动力。肾气不固人体机能活动就会减退,故可见面色晃白、听力减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肾虚则精关不固,故可见尿余沥不尽、遗尿、滑精早泄等症;肾阳虚衰则带脉失固,故而可见带下清稀、胎动不安等症。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气虚衰之象。而寒湿下注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病症,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可见畏寒肢冷、腹胀、泄泻或浮肿等症。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 第05X期

3寒湿下注症状诊断/鉴别

  晚上腿疼,早上腰疼,大多是寒湿下注的症状。而寒湿下注还有三大特征,临床上可根据其三大特征来诊断。第一个特征是行痹,表现为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第二个特征是痛痹,是指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其次是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医诊断学》

4寒湿下注症状检查

症状检查

  寒湿下注可根据临床症状来检查,寒湿下注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晃白、神疲乏力、听力减退、腰膝酸软无力、小便频数而清长、尿余沥不尽、遗尿等;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胎动不安;舌淡、苔白、脉沉弱。其次还会有临床表现腿病,骨关节疼痛,不渴屈伸,而且有时会肿痛。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7年 第12期

5寒湿下注治疗/预防

  脾胃肾阳虚,寒湿下注。治当益气健脾,温肾止带。处方以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2g、干姜9g、黄芪15g、茯苓15g、补骨脂10g、金樱子15g、芡实10g、炙甘草6g。5剂,1剂/d,水煎服。寒湿下注证还可采用薏苡仁、木瓜、赤小豆、蚕砂、吴茱萸、生姜、紫苏、胡芦巴、槟榔。

  足膝冷痛,寒湿脚气。本品苦温之性,温肾肝之阳,散筋骨寒湿,用治阳虚气化不行,寒湿下注,足膝冷痛,寒湿脚气,常与木瓜、补骨脂同用,如胡芦巴丸。

来源资料:《中药学》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寒湿下注症状描述
2寒湿下注症状起因
3寒湿下注症状诊断/鉴别
4寒湿下注症状检查
5寒湿下注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