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是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中医无此名,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可归属腹痛、痛经、带下等病证范畴,病机主要是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而慢性盆腔疼痛(CPP)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盆腔痛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是病因复杂,有时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原因,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5年 第1期
盆腔瘀血可能是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和男子相比,妇性盆腔循环在解剖学、循环动力学和力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是易于形成盆腔瘀血的基础。
盆腔瘀血的其他诱因如下:
1.解剖学因素:
盆腔静脉数量多于动脉:盆腔静脉的主干一般是2条静脉伴随1条同名动脉(也有只有1条的),而中等静脉则常常是2条或3条静脉伴随1条同名动脉,而且在大的静脉干之间有较大的吻合支。起源于脏器黏膜、肌层及其浆膜的静脉丛,汇集成2支以上的静脉,流向粗大的髂内静脉。盆腔静脉数量上的增多是为了适应盆腔静脉血流迟缓的需要。在盆腔静脉的这些解剖学特点的基础上,如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则促成盆腔淤血综合征而表现种种临床征象。
2.体质因素:有些病人由于体制的因素,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淤滞。即使第1次妊娠,虽然平时不从事长时间站立或静坐的工作,也可能出现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
3.力学因素:不同力学因素证明能够影响盆腔血管的流速,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静脉更易受其影响。
(1)站立体位: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形成盆腔淤血征,久立后下腹痛、腰痛加重,白带量及月经量增多。此类患者常诉经过休息后,症状往往减轻。
(2)子宫后位:虽然子宫后位不一定都产生盆腔淤血征,但常常是引起盆腔淤血的重要因素。临床上盆腔淤血征患者子宫多数是后位肥大的,当用子宫托使后位的子宫维持在前位时,腰痛就明显减轻。有人用宫腔碘油造影证明:后位肥大淤血的子宫经悬吊后明显缩小。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血管丛随子宫体下降屈曲在骶凹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影响,以致静脉处于淤血状态。
(3)早婚、早育及孕产频繁:生殖器官未成熟前就负担过重(性交、分娩)者易于产生盆腔静脉淤血。据有人研究,妊娠期卵巢静脉的血容量比非孕期增加60多倍,卵巢静脉的张力比非孕期增加2.86倍。
4.自主神经紊乱:尽管有上述种种原因及解剖学病变,但至今不少妇产科医生认为盆腔淤血征的主要症状是易疲劳、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系因自主神经紊乱的结果。
5.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输卵管系膜内含有丰富的子宫、卵巢静脉末梢吻合支,由子宫角经卵巢静脉回流,结扎手术本身机械性干扰盆腔血流动力学,而更主要的是与术时损伤输卵管系膜血管有关,从而影响子宫、卵巢静脉回流,造成盆腔静脉淤血征。
6.其他:临床上发现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者)、哺乳期闭经、子宫颈糜烂(中度以上者)等患者,在行盆腔静脉造影时,有的显示盆腔静脉淤血影像,而精神影响(长期忧郁、久病、失眠等)及雌激素水平波动(经前期、围绝经期)者又具有类同盆腔淤血征的症状。前一类情况的盆腔静脉淤血影像可视为一种并发变化;后一类情况则可考虑为盆腔淤血的加重因素。
来源资料:《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年 第2期
对于盆腔瘀血病症的描述,包括位置,持续时间,时间特性,伴随症状,活动时疼痛类型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疼痛与机体功能变化的关系等都是重要的问题,如局灶性,与位置相关的疼痛可能与粘连有关;晨轻暮重的盆腔痛可能与盆腔充血有关,而随着CPP病程的延长,即使器质性病变保持稳定,疼痛的范围也可逐渐增大。
盆腔瘀血的鉴别诊断如下:
1.慢性盆腔坠感或坠痛,自月经中期开始逐渐加重,月经来潮或劳累后加重,伴深在的性交痛和低位腰痛,有时难以忍受,呈周期性。
2.极度疲劳感,可医生检查发现不了有关的病变。
3.瘀血性痛经半数以上有此症状,月经前一天或月经第一天最重,第二天经血增后明显减轻以至消失。
4.白带过多多为透明的粘液或水样白带。
5.月经改变月经周期元明显改变,但可有月经量增多,经血呈酱色,1/4患者排卵期少量出血。
6.乳房胀痛月经前出现,月经来潮后疼痛迅速减轻,或完全消失。
7.外阴肿胀、坠痛,阴道壁可呈紫蓝色、阴唇肿胀以及静脉充盈。
8.泌尿道症状约1/3患者经前有明显的尿频、尿痛症状,因而被疑为泌尿道感染。
9.肛门坠胀以排便及经前明显,尤以子宫极度后倾多见。
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神经衰弱,易怒激动,失眠、头痛,心前区闷胀感或心悸,全身酸痛不适。
l1.腹部检查下腹轻度深压痛。
12.妇查外阴静脉充盈,阴道、宫颈粘膜常为紫蓝色,子宫多为后位质软,宫旁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及饱满感,但无明显增厚及块状物。
来源资料:《中国医刊》 2002年 第2期
盆腔瘀血病症需要超声波检查,作为妇科最常用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测手段,超声波可发现盆腔的异常解剖,区分包块的性质(囊性或实性),还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辨别血管特征,但并不总能提供CPP的病因信息,无论经腹部或阴道超声,可初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思想疑虑,结合详细的病史资料和全面的体格检查,超声波不一定是必查的项目,而对于腹壁紧张,不能配合或不接受盆腔检查的患者,则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近年来,多维超声技术的进展,必将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盆腔瘀血的其他检查如下:
1、X线:包括静脉肾盂造影,钡灌肠,上消化道造影,腹平片和骨盆像等,主要针对常见的造成CPP的非妇科情况,如泌尿系结石,肠道病变和骨骼病变等有目的地选择性应用。
2、CT和MPI:是更敏感但也更昂贵的检查项目,选用之前医生应明确有无明显的疑诊倾向,需要这样的检查予以证实,如:①怀疑恶性肿瘤;②怀疑腹膜后病变;③直肠阴道隔或阴道穹隆部的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灶等,不宜使用上述两种检查印证体格检查已经发现的阳性体征。
3、膀胱镜:当考虑症状来源于下泌尿道,在排除感染的情况下,行膀胱镜检查是必要的,一般的膀胱镜在门诊即可施行,但如果疼痛伴有尿频,尿痛,且在膀胱充盈时症状加重时,怀疑间质性膀胱炎,则需要入院在麻醉下充分评估,间质性膀胱炎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可见到膀胱壁上典型的淤血点,而这一过程如不给麻醉,患者是难以耐受的。
4、结肠镜:来源于肠道的症状在CPP中并不少见,腹泻和便秘交替极有可能是肠激惹综合征,但如果患者主要为腹泻且便中带血和黏液,则必须检查有无结肠黏膜的病变,结肠镜是下消化道最准确的检查方式,可清楚地显示肠道黏膜和黏膜下病变,但仍需强调把握特定指征。
5、腹腔镜:作为微创的直视诊断工具,被妇科学家视为用于评估CPP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据统计,40%以上的腹腔镜检查是用于对CPP的评估,腹腔镜可以得到盆腹腔各脏器表面清晰的图像,还可同时采集病变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因而能够发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病理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镜也只能确认60%CPP的病因,即使是腹腔镜发现了某种病变,也多是导致CPP的部分原因,因此在决定实施腹腔镜检查之前,应根据从病史,体格检查到其他辅助诊断结果得出的初步评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致痛因素,只有当确认腹腔镜检查的结果将切实改变对患者的治疗时,再实施手术。
来源资料:《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年 第7期
尽管盆腔瘀血的病因尚未阐明,但目前的基本观点是:CPP是一种涉及躯体和精神因素的复杂疾病,即使存在明显的可导致盆腔疼痛的躯体病变,也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治疗上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理疗,心理治疗,饮食疗法等,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消除心理障碍,但病程长者治疗效果不佳。
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找出致病因素,最有效的临床方法需要同时治疗所有可能的因素:解剖的,肌肉骨骼的,肠和膀胱功能性的,心理的问题等,同时治疗通常是多种药物一起开始,虽然通常能很好地缓解疼痛,但不免让人担心,通过规律的有计划的严密随访可酌情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也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对CPP的治疗过程不仅难以实现患者以简单方法速战速决的初衷,也难免使诊治医生产生挫败感,事实上,患者和医生必须长期合作,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还应彻底改变对于治疗成功的传统理解,对于CPP的治疗是否成功或有效,并不是非要疼痛完全缓解才算,只要疼痛无加重或逐渐减轻;或病理改变无加重或逐渐减轻;或虽然疼痛依旧,但精神状况或工作和生活能力或夫妻关系和性生活调节能力改善;或能够长期免于手术;或即使是能坚持服药和积极配合治疗都是成功的标准,医生要调整心态,并给予患者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盆腔瘀血症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提倡最多生两个孩子,两次生产至少应有3~5年的间隔,使生殖器官不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复。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也不主张禁欲。
加强产后卫生宣传,推广产后体操,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瘤,有助于生殖器官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并且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时应开展工间操及适当的活动。此外,不论能否入睡,中午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可消除上午的疲劳。但值得提出的是,卧床休息或睡眠时,不同的姿式对消除疲劳,改善盆腔血运有不同的效果。从力学的观点来说,仰卧位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其静脉压力虽较立或坐着时减低不少,但较侧俯卧位时明显增高。前人在养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的铭言。所以,提倡从习惯上采取血曲腿侧俯卧位,对防止甚至治疗某些轻症的盆腔瘀血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来源资料:《新中医》 1994年 第1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