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块常为妇科患者就诊主诉之一、更是妇科盆腔检查常见的重要体征。盆腔包块多来自女性内生殖器、包块可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无意中发现,亦可因并发其他症状如疼痛、排尿困难而做盆腔检查时被发现。患者常先有急性输卵管炎的临床表现,服抗炎药可缓解的症状。症状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流血。平时病人可有白带增多、以后下腹部疼痛减轻。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年 第4期
盆腔包块可根据其病因不同可分为多种包块,而这几种盆腔包块病因如下:
1.功能性包块:为生理性或暂时性包块、见于妊娠子宫、卵巢黄体囊肿等。
2.炎性包块:见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等。而输卵管积水为慢性输卵管炎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在输卵管炎后,或因粘连闭锁,粘膜细胞的分泌液积存于管腔内,或因输卵管炎症发生峡部及伞端粘连,阻塞后形成输卵管积脓,当管腔内的脓细胞被吸收后,最终成为水样液体,也有的液体被吸收剩下一个空壳,当做造影时显示出积水影。
3.阻塞性包块:因生殖道闭锁或肠道排便不畅所致、见于宫腔积血,宫腔积血为剖宫产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所致,属隐性出血。因出血不向外流,积于宫腔和阴道内,易被忽视。
4.肿瘤性包块:见于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5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明显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缩小。
5.其他包块:包括发病原因不明、以及医源性所形成的包块、见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种始于细胞水平而终止于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常给年轻妇女带来很大的困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而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甾体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出血,血液,分泌液及组织碎片聚集在组织间隙内,血浆及血红蛋白缓慢吸收,病灶周围产生类似感染炎性的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粘连、皱褶并形成瘢痕,在病变处形成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紫蓝色结节或包块,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来源资料:《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年 第12期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为了及时治疗盆腔包块,盆腔包块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盆腔积液: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可发生在子宫内膜发炎后,内膜组织肿胀的细胞中渗出的略黏稠的液体,被周围组织包裹所渐渐形成的囊性包块。盆腔积液的位置多发生在子宫直肠陷窝等盆腔内位置较低处,妇科常用的有效检查手段是B超,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积液的量。
盆腔瘀血症: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常需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或手术证实有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成团,并除外生殖器官其他器质性病变。 本症多见于早婚、早育、多产,子宫后位,习惯性便秘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妇女,尤其是女性绝育术后的慢性腹痛患者,经腹腔镜检查,本征检出率为29.76%。
盆腔脓肿:多由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化脓形成盆腔脓肿,这种脓肿可局限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脓液流入于盆腔深部。症状持续恶化,出现弛张型高热,腹膜刺激征更加明显,出现直肠压迫感、排便感及排尿痛等直肠和膀胱刺激症状,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双合诊及肛门指诊感觉盆腔饱满,直肠子宫陷凹组织增厚、发硬或有波动性肿块,伴有明显触痛。
来源资料:《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 第12期
盆腔包块临床检查表现是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病情严重者为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如有腹膜炎则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使用,盆腔包块病症要仔细询问相关病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密切对患者进行检查,清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可做妇科检查,因为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盆腔包块的血常规检查可检查白细胞,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盆腔包块的全身及妇科检查由于病变程度与范围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较多患者因不孕行诊断性刮宫才发现患有子宫内膜结核,而无明显体征和其他自觉症状。较严重患者若有腹膜结核,检查时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征,形成包裹性积液时,可触及囊性肿块,边界不清,不活动,表面因有肠管粘连,叩诊空响。子宫一般发育较差,往往因周围有粘连使活动受限。若附件受累,在子宫两侧可触及大小不等及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平、呈结节或乳头状突起,或可触及钙化结节。
来源资料:《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年 第6期
盆腔包块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主要由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可因炎症的轻重与范围大小而有不同。治疗法也应病情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
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盆腔包块的药物治疗如下:
1、抗生素: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一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一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2、给予充分营养及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盆腔包块日常预防措施如下:
1、妇科检查,分娩,流产,人工流产时,要注意清洁卫生,用具和器械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要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夫妻双方均应清洗外阴,防止将病菌,霉菌,滴虫等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引起盆腔炎,经期和产后60天内,严禁性生活。
3、平时要经常清洗外阴,勤换内裤,经常保持外阴部的卫生,同时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调节情志,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来源资料:《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年 第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