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流产是指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量减少,逐渐停止,腹痛消失,妇科检查时宫颈口关闭,子宫迅速复旧,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针灸》 2005年 第10期
完全流产的起因:
导致流产的原因很复杂,是多种的,早期流产较为常见的原因为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
一、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多倍体;结构异常,如断裂、缺失、易位均可致流产。有人对自然流产和治疗性流产进行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在自然流产中核型异常者占60%。核型异常者每伴有胎儿或胎盘等一种结构上的异常。而核型正常者流产的胎儿多正常。
二、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与孕酮不足亦为早期流产的原因。因在妊娠12~14周正处于胎盘形成代替妊娠黄体功能的时期,易有内分泌失调,尤以黄体功能不足。此外,甲状腺素缺少,使细胞的氧化过程遭受障碍,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与糖尿病等皆易发生流产。
三、胎盘异常与胎盘内分泌不足:早期妊娠时的蜕膜炎可使底蜕膜出血或增生,绒毛上皮细胞及蜕膜细胞被溶解,绒毛内血管阻塞,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送,以致孕卵从附着处分离、出血而流产。此外如胎盘内巨大梗塞可使胎盘功能降低,影响胎儿生存,而前置胎盘、胎盘绒毛水肿变性致成流产者亦不少见。妊娠后母血中β-hCG、hPL、P、E2、雌酮,早孕时如这些激素值下降,则50%流产。
四、血型不合:由于以往妊娠或输血,致Rh因子、不合的ABO血型因子在母体中产生抗体,此次妊娠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凝集而产生溶血,以致流产。
五、精神神经因素:如惊吓、严重精神刺激等也都可致成流产。近年来通过研究认为,噪音与振动对人的生殖有一定影响。
六、母体全身性疾病
1、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疾病:如大叶性肺炎,多伴发生高热导致子宫收缩,或/和胚胎死亡均可致流产。
2、慢性疾病:严重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可引起胎儿缺氧、窒息而死亡。慢性肾炎、严重高血压可使胎盘发生梗死或早剥离而引起流产。
3、营养不良或药物中毒:如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生育醇的缺乏,汞、铅、酒精及吗啡等慢性中毒,均可引起流产。
七、生殖器官疾病 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子宫腔纵隔,常为流产的原因。
八、免疫因素 对原因不明者,近年来研究发现多数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来源资料:《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 第21期
完全流产的诊断/鉴别:
1、异位妊娠:患者有下腹突然剧痛,甚至发生休克,但阴道出血量少,与休克程度不符。腹部检查有时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子宫附件有包块及触痛,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血液,有助诊断。
2、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常有月经紊乱史,子宫可较正常小或略大。
3、子宫肌痛:无停经史,有月经紊乱现象,子宫均为增大或表现凹凸不平,较正常子宫硬。
4、绒毛膜上皮癌:常继发于水泡状胚胎块,流产或足月分娩之后,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变软,并有早期肺部转移癌,患者可有咳嗽、咯血及贫血、恶液质。
来源资料:《青海医药杂志》 2004年 第6期
完全流产的检查:
一、组织相容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locus antigen,HLA):HLA复合体定位于人的第六对染色体短臂的一个区段上,至少包括4个与移植有关的基因位点:HLA-A、B、C、D/DR等。正常妊娠时夫妇HLA不相容,可维持遗传的多样性,防止致死纯合子的产生。而习惯性流产夫妇间HLA抗原相容的频率大于正常妊娠者,其中以DR抗原相同的机会更多。过多的共有抗原,阻止母体对妊娠作为异体抗原的辨认,不能刺激母体产生维持妊娠所需的抗体,缺乏抗体的调节作用。母体免疫系统易对胎儿产生免疫学攻击,而导致流产。
二、抗磷脂抗体:为一组自身免疫性抗体,其中包括狼疮抗凝抗体(LA)及抗心磷脂抗体(acl)。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药物,或不明原因的疾患中,如抗磷脂抗体阳性,习惯性流产发生率极高。患者常有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考虑致流产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引起蜕膜或胎盘功能不足。抗磷脂抗体不是作用于妊娠早期导致流产,而是作用于妊娠中、晚期使胎儿死亡,抗磷脂抗体可能是中晚期流产的因素。
三、抗精子抗体:在反复自然流产(recu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夫妇中,研究发现双方或男方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动物实验证明抗精子抗体有杀死胚胎的作用。提示该抗体的存在与RSA有关。国内亦有报道女方抗精子抗体阳性多见,说明女方对精子的同种异体免疫及丈夫的自身免疫均与RSA有关。
抗精子抗体引起的流产,多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早期流产,即母体内精子凝集抗体持续作用于早期胚胎组织致病变,使胚胎受损而流产。
来源资料:《河北医药》 2009年 第15期
完全流产的治疗:
难免流产指流产已不可避免,应停止一切保胎措施,因为此时保胎已无任何意义,只会掩盖临床症状。此外,还应密切注意阴道排出物的形状、质地,有必要将排出物收集保留,待医生确认是完全流产后,再将排出物处理掉,因为如果是不完全流产就要进行刮宫,避免出现大出血。 在难免流产中如果胚胎完全排出,阴道出血常会减少或停止,腹痛也会减轻或消失。这叫做完全流产。如果胚胎组织只有一部分掉出来了,还留了一部分在宫腔内,这叫不完全流产,还会继续出血,还会有肚子痛的症状。所以,只要是出血多了,肚子疼得厉害了都要到医院去。千万要记住的是如果掉出“东西”,一定要拿去给医生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清除宫腔里的不好的胚胎。
完全流产的预防:
一、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须待痊愈后一段时间方可怀孕。慢性病病人则应治疗到病情稳定并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
2、对于有过流产史的夫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清引起流产的原因,无论是夫妇哪一方有问题,都应及时治疗,治愈后再要孩子。
3、已经怀孕的妇女,要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汞,放射线等。怀孕早期应少到公共场所去,避免病毒及细菌感染。如果孕妇患了病,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不可自己随意用药。
4、早孕期(孕12周内)除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过分劳累外,还要避免过分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安胎。妊娠的最初3个月不要同房。如果经检查,胎儿发育异常,医生认为应作刮宫术时,病人不宜拖延,以免造成失血过多(甚至休克、死亡、或形成影响今后生育的内生殖器炎症,须知大多数流产掉的胚胎一般都是有先天缺陷的,属于自然淘汰之列,切不可因小失大,危及孕妇健康。
二、有流产史者预防流产:
1、发生流产后半年以内要避孕,待半年以后再次怀孕,可减少流产的发生。
2、要做遗传学检查,夫妇双方同时接受染色体的检查。
3、做血型鉴定包括Rh血型系统。
4、有子宫内口松弛的可做内口缝扎术。
5、针对黄体功能不全治疗的药物使用时间要超过上次流产的妊娠期限。
6、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要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再怀孕,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药物。
7、注意休息,避免房事,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有节。
8、男方要做生殖系统的检查。有菌精症的要治疗彻底后再使妻子受孕。
9、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10、电脑工作者每周净工作时间要少于20小时。
11、流产后要休息四周。
自然流产是孕妇的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流产正是人类不断优化自身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占流产50%以上的染色体异常胎儿早期流产会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因此,在保胎前应尽可能地查明原因,不要盲目保胎。
来源资料:《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年 第22期
一、注意事项:
1、急性传染病须待痊愈后一段时间方可怀孕。慢性病病人则应治疗到病情稳定并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
2、对于有过流产史的夫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清引起流产的原因,无论是夫妇哪一方有问题,都应及时治疗,治愈后再要孩子。
3、已经怀孕的妇女,要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汞,放射线等。怀孕早期应少到公共场所去,避免病毒及细菌感染。如果孕妇患了病,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不可自己随意用药。
4、早孕期(孕12周内、除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过分劳累外,还要避免过分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安胎。妊娠的最初3个月不要同房。如果经检查,胎儿发育异常,医生认为应作刮宫术时,病人不宜拖延,以免造成失血过多(甚至休克、死亡、或形成影响今后生育的内生殖器炎症,须知大多数流产掉的胚胎一般都是有先天缺陷的,属于自然淘汰之列,切不可因小失大,危及孕妇健康。
二、有流产史者预防流产:
1、发生流产后半年以内要避孕,待半年以后再次怀孕,可减少流产的发生。
2、要做遗传学检查,夫妇双方同时接受染色体的检查。
3、做血型鉴定包括Rh血型系统。
4、有子宫内口松弛的可做内口缝扎术。
5、针对黄体功能不全治疗的药物使用时间要超过上次流产的妊娠期限。
6、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要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后再怀孕,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药物。
7、注意休息,避免房事,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有节。
8、男方要做生殖系统的检查。有菌精症的要治疗彻底后再使妻子受孕。
9、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
10、电脑工作者每周净工作时间要少于20小时。
11、流产后要休息四周。
自然流产是孕妇的不幸,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流产正是人类不断优化自身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占流产50%以上的染色体异常胎儿早期流产会减少畸形儿的出生,因此,在保胎前应尽可能地查明原因,不要盲目保胎。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