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尿管残余是胚胎早期形成的脐与膀胱相连的管状细带,在随后的胚胎期以及婴儿期逐渐闭合成纤维条索,失去作为排泄管道的作用并逐渐消失。但在约20%~30%成人中,脐尿管残余详细的体格检查可发现皮下连接于膀胱的条索状或管状物(称为脐中韧带)。脐尿管残余属于腹膜外结构,通常成人脐尿管长3~10cm,直径8~10mm,顶部直径约2mm。脐尿管残余通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在婴儿仍有2/30万的发病率。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年第10期
脐尿管残余是由于脐尿管未闭,脐尿管囊肿,脐尿管瘘,膀胱脐尿管憩室,交通瘘等引起。脐尿管残余是在胎儿发育中,两端闭合而中间形成一腔,其内为上皮的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碎屑所充满。脐尿管完全不闭合,在生后的数日内即可出现脐尿管残余症状,可见从脐中有尿液滴出。脐尿管远端部分形成一圆球状结节,其上部分由皮肤、部分由脐尿管表皮所覆盖,周围皮肤被刺激,但较粪瘘为轻。脐尿管残余之病原学乃于胚胎期10~24毫米大小时,膀胱尚扩大至脐部,其后膀胱则沿前腹壁下降,在其下降过程中,遗留一细管与尿囊相通,此管道逐渐变细,闭塞,成一纤维索条自脐部连至膀胱前壁,如其未全闭塞仍有管腔相通,则成为脐尿管瘘,如两端闭塞,中间部分未全闭锁,则有形成囊肿之可能。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第7期
脐尿管残余在无其他并发症存在的情况下脐尿管畸形可无明确的临床表现,但脐尿管残余亦有部分可由于管腔或囊肿肿大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局部隐痛或尿频。常见的脐尿管疾病有感染、结石和肿瘤。B超和CT对发现脐尿管异常比较容易,均能够明确显示脐尿管残留类型。
通常采用B超和CT来鉴别脐尿管残余:
1.B超,感染的脐尿管和脐尿管肿瘤在B超下均表现为强回声区;
2.CT,在CT下表现为厚壁囊肿和弥散衰减,这使得很难把两者分开。细针穿刺和囊肿引流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残留的脐尿管任何部分均可发生癌变,故各类先天性脐尿管异常疾病一旦确诊,在感染控制后宜尽早切除,有包茎、尿道狭窄、尿道瓣膜疾患者应预先处理。下腹部正中线有深部肿物时应考虑脐尿管囊肿可能性,需与阑尾肿胀,美克尔憩室,卵巢囊肿,结核性腹膜炎等。
来源资料:《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9期
脐尿管残余的导管或经尿道向膀胱内注入美蓝,则可见脐孔流出或经尿道排出蓝色的尿液,若出现上述情况则就要考虑脐尿管瘘的可能。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不仅可排除尿道梗阻,还可了解瘘的具体部位以及瘘口的大小,至于膀胱镜检查并非完全必要,对于需要和其他畸形发育相鉴别的可以进行膀胱镜检查。
对疑有脐尿管残余者,B超检查为首选其主要特征如下:
1.脐下正中腹壁深部可见梭形无回声区的包块,位于脐与膀胱之间。
2.包块随深呼吸同向运动。
3.脐尿管残余囊腔感染时,显示密集的点状回声,此乃脐尿管残余囊内有脓液,坏死溶解的组织碎屑及囊壁渗液积聚所致。
4.脐尿管残余囊腔内壁粗糙,外壁显示不清。
5.膀胱充盈或排空时,囊肿形状随其变化。
6.囊内结石可出现强回声,膀胱镜检及腹部CT扫描,既有助于确诊,又有助于和腹部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来源资料:《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年第4期
脐尿管残余治疗为手术切除瘘管,连同脐一并切除,缝合膀胱顶部瘘口。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需要注意脐尿管残余可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有下尿路梗阻应予以解除,对于已经并发脐部感染的患者,用腹腔镜技术行脐尿管切除术,多数治疗效果良好。脐尿管残余如无感染,术前可不用抗生素,只需术后用一般抗生素预防感染即可。但如合并尿路感染和脐尿管脓肿,则应运用抗生素,并且以静脉用药为好。一般用1-2种抗生素已足够
脐尿管残余预防原则为饮食方面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平时饮食注意营养充足。忌烟酒、辛辣油腻,忌吃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来源资料:《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年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