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损伤的病理变化,随损伤程度、损伤物性质及作用方法、部位、范围、时间和有无其他脏器伤而异。轻的只有黏膜撕裂和肌层裂开,重的有全层肠壁断裂和广泛括约肌损伤甚至横断。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0年 第4期
肛管括约肌横断的病理变化,随损伤程度、损伤物性质及作用方法、部位、范围、时间和有无其他脏器伤而异。轻的只有黏膜撕裂和肌层裂开,重的有全层肠壁断裂和广泛括约肌损伤甚至横断。若伴有大血管和骶前静脉丛损伤,可引起大出血而发生休克。肛管损伤常伴周围组织感染,如臀大肌深部蜂窝组织炎,加之厌氧菌混合感染和肠内粪便不断污染,可引起广泛坏死、严重的毒血症和败血症,甚至死亡。
如金属、木屑、竹尖等硬性异物,在人体从高处坠落臀部着地时刺伤肛门及臀部软组织,大多为意外损伤。但在越南抗击美国的战争中,越南人民设竹尖桩,常使美军坠入陷阱致伤;农村常见牛角顶伤,在凶猛水牛发怒时,如遇人奔逃,凶牛从背后追击,用牛角顶于臀部,常见肛门、臀部软组织刺伤,肛门撕裂。
来源资料:《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2年 第2期
伤后肛门部疼痛,出血或肛门失禁,狭窄致排便困难、便细。伤后早期检查可见肛门部及其周围组织裂伤、出血。肛管括约肌横断者,常有粪便流出、污染。时间较久者局部有严重感染,可见臀大肌深部蜂窝组织炎。
凡有肛门部外伤史,并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肛门失禁、排便困难者应疑有肛管损伤。肛门指检发现指套染血、括约肌张力下降或松弛、肛管壁有破损、疼痛及空虚感等可确诊。肛管括约肌横断的鉴别诊断:
1、肛裂溃疡: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称作肛裂溃疡,也叫肛裂。
2、肛门疼痛:肛门疼痛是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性质的疼痛,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特点。
3、肛门剧痛:肛门剧痛顾名思义就是肛门处剧烈疼痛。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排便时,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时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肛裂、肛管直肠癌晚期还有肛门异物。
4、肛门外括约肌断裂:肛门外括约肌起自尾骨尖背侧及肛门尾骨韧带,向前向下,在肛门后方分为二部,围绕肛管两侧到肛门前方,又合二为一向前止于会阴。外括约肌是随意肌被联合纵肌纤维穿插分割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三部分。皮下部一般尚可辨认,其浅部和深部没有明显分界线,不易分清,但前者为椭圆形,后者为圆形,二者从外形上尚有区别。肛门外括约肌由肛神经支配,具有括约肛门、控制排便等重要作用,若术中不慎损伤,可导致大便失禁。肛门外括约肌断裂即可破坏肛门外括约肌的功能,导致大便失禁。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年 第9期
建议肛管括约肌横断患者进行肛门视诊以帮助诊断病情。肛门视诊是对肛门周围皮肤有无增厚、红肿、血性、脓性分泌物、皮疹及瘘管等方面进行视诊。前俯位让病人背向光线站立,上身向前弯曲匐伏床侧,使髋部弯曲成90度姿势,医生站在病人侧面,用双手拇指将臀部肌肉轻轻分开,露出肛门。此种体位适用于门诊或轻症病人。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实用外科杂志》 1993年 第4期
近年来,对于肛门、直肠创伤或感染所致的肛管括约肌横断,使用盆底和会阴部肌肉的连续电刺激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在盆底肌肉保持完整,而无感染和肛门周围严重瘢痕,括约肌、提肛肌无严重纤维化者,可使用电刺激治疗。此法有2种装置:A.埋藏式装置:两个电极通过会阴部切口,放置在盆底肌肉部位,导线通过皮下连接到腹直肌筋膜下的电子装置上。缺点是有异物反应,损伤组织,可能发生感染。B.肛塞式装置:将两圈哑铃式不锈钢环电极置入肛门内,通过导线连接到刺激器上。此法使用方便,通过电刺激随意肌的锻炼,使无力的肌肉恢复功能。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1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