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厌食

厌食

  • 别名:厌食症
  • 患病部位:腹部,胃
  • 所属科室: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小儿内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厌食、情绪性厌食
  • 相关疾病:胃炎、食瘕、食管痹、疱疹性咽峡炎、小儿食积
  • 相关检查:胃镜检查、胃超声检查、胃肠镜检查、肠胃病检查
  • 相关药品:山麦健脾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参苓白术散
  • 相关症状: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便血

1厌食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厌食(anorexia)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厌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小儿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紊乱(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

来源资料:《中医儿科学》 > 第七章 脾胃病证

2厌食症状起因

  厌食的病因:

  1、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2、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3、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4、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内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小儿厌食的病因:

  1、吃冷饮

  夏季孩子喜欢吃冷饮是导致孩子厌食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冷饮有防暑、降温的作用,但小儿脾胃薄弱,冷饮又甜又腻,吃太多的冷饮不容易消化,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食欲;并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腹痛,腹泻,引发厌食。所以应该让孩子少吃,特别是那些平时脾胃就不是很好的孩子,家长要更加注意。

  2、吃甜食

  在假期里,孩子比较放松,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往往比平时吃更多饮料和甜食,而甜食和饮料不仅让孩子摄入多余的卡路里,也会大大影响食欲,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没胃口了。所以节制孩子吃甜食也是一大妙招哦,尤其是餐前不要吃糖果。

  3、家长训斥

  吃饭时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孩子,有不少年轻的父母在孩子不愿吃饭时,就吹胡子、瞪眼睛,结果菜肴烧得再好,孩子也会没食欲。所以在孩子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时,不要强迫孩子吃,要慢慢的诱导,家长的焦虑、催逼、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会使孩子在心理上对饮食产生厌恶的情绪,导致厌食的发生。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couxuzrwzi66r6rupii3pvue_1.html

3厌食症状诊断/鉴别

  中医辨证要点:

  厌食患儿一般症状不多,辨证要区别以运化功能改变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不足之象已现为主。脾运失健证除厌食主证外,其他症状不多,无明显虚象。脾胃气虚证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气虚征象;脾胃阴虚证伴口舌干燥、食少饮多等阴虚征象。若因症状不多而辨证困难时,可重点从舌象分析证候。

  西医诊断:

  遇有厌食患儿,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作好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化验。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是否药物影响,是否微量元素或内分泌素缺乏。还要调查患儿家庭、托儿所及学校环境,有无不良精神刺激与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然后确定病因。

  厌食易混淆的症状:

  偏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拒吃某种食物、挑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和对食物缺乏兴趣等。据调查,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至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来源资料:《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脾胃病证

4厌食症状检查

  厌食的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血生化检查血浆蛋白下降,顽固性神经性厌食症患儿有17-羟类固醇下降,血浆皮质醇含量正常或偏高等。

  (2)其他辅助检查:应常规拍胸片,做B 超、心电图等检查,以寻找病因或排除疾病。

  小儿厌食症的检查:

  (1)可用超声检查来反映患儿的胃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2)可以进行微量元素检查,查明小儿是因为缺了哪种微量元素引起的厌食或者异食癖。

  (3)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浆渗透压等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作为排查的依据。

  (4)血清心肌酶谱等指标来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看看是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厌食症。

  (5)还可以通过纤维胃镜检查或者根据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进行化验,得出相关的结果。

  症状检查:

  (1)长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2)可有嗳气、泛恶、脘痞,大便不调等症,或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口干喜饮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3)排除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来源资料:《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脾胃病证

5厌食治疗/预防

  治疗原则:

  厌食治疗,以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为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俾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治。若是脾胃气虚证,亦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若是脾胃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在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饮食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才能取效。

  预防方法:

  1.合理喂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抓起,4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好采用纯母乳喂养。因为相关的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因为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品种、尽量不要千篇一律,要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3.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4.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多半也是个厌食者。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影响。

  5.积极治疗引起厌食症的根源

  如因为某个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来源资料:《中医儿科学》 > 第七章 脾胃病证

6厌食研究

  这种进食行为上的障碍多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身上。这种障碍在于他们完全拒绝食物。由于女孩儿被减肥的念头困扰着,所以患此病的男孩儿要多一些。相对于不是真正的厌食而言,此病很难及早发现,掩盖了消瘦,同时还表现得非常活跃,觉得精神饱满。作为与食欲过盛相反的一种病,开始时能使你减掉体重的25%。这种病对于健康的损害是不可挽回的。

  美国纽约基督教长老会医院西切斯特部饮食疾病项目发起人、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Katherine Halmi说:“厌食症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在青春期,孩子一般都有厌食倾向,及早治疗非常重要。以前,厌食症患者一般在医院或在门诊部接受一对一的治疗。今天,尽管住院治疗仍是对付厌食症的好方法,但我们已经看到,家庭疗法在治疗厌食症儿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这项研究,就是为了比较两种基于家庭的厌食症疗法——一种是关注孩子体重增长的行为疗法,另一种则是致力于发现隐藏在家庭动态背后的各种问题。

  马兹雷疗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伦敦的一家医院开发,因此得名。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会一起参与厌食症青少年的治疗中。父母要与医生一起寻找方法,监控孩子的食物摄入量,决定为孩子提供必要食品的数量和类型,以让他们恢复正常体重。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该从精神上支持、鼓励厌食症患者。一旦患者体重恢复正常,疗程就算结束,但此后,他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这一点来说,与厌食症患者保持正常体重相关的家庭和发育问题就算解决了。

  厌食(anorexia)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厌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小儿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


7厌食预防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 饮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100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消除孩子厌食的心理因素    父母应注意孩子的进餐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提高烹调水平,变换花色品种,辅以恰当的评价。幼儿对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饭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触某种食物时,成人的正确评价可起到“向导”作用。如成人说“这种菜吃了能长高”,“这种菜吃了有劲”,孩子会乐于接受的。

  5.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6.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反而可借此让已疲劳的消化腺有一个休整机会。对儿童消化功能恢复有益。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此外,每个家庭都应有就餐的固定房间、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增加食欲,切忌捧着饭碗边走边吃边玩。

  7.及时补充微量元素

  孩子偏食有时候时微量元素在捣乱,只有找到了孩子偏食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面对。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做正规检查,若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而出现的偏食现象,就要及时补充。一般,缺乏锌会导致孩子出现偏食现象,可及时为孩子吃伊分子锌硒宝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使孩子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缺锌时可以多吃含锌的食物如鱿鱼,牡蛎、瘦肉、蛋类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厌食症状描述
2厌食症状起因
3厌食症状诊断/鉴别
4厌食症状检查
5厌食治疗/预防
6厌食研究
7厌食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