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迟钝为无法如正常人一样对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或者反应得较慢。神经衰弱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症状。神经病变,半身轻瘫、臂神经丛损伤、锁骨或肱骨骨折,脊髓下段损伤与先天性髋关节脱臼3-4个月消失神经衰弱是大脑反应迟钝的常见原因。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4年 第5期
反应迟钝的起因:
新陈代谢下降或者大脑受到了损害。
神经衰弱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症状。神经衰弱是大脑反应迟钝的常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
1.睡眠不足
由于神经衰弱、失眠症患者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从而不能消除大脑疲劳,加速脑细胞的减退,再聪明的人也会变得大脑反应迟钝起来。
2.漠视早饭或早饭过素
不吃早饭会使人的血糖少于正常供给,对大脑有害,是大脑反应迟钝的原因之一。另外,早饭过素也会导致人的情绪和精力下降较快,从而表现为大脑反应迟钝。
3.长时间吸烟
长时间吸烟可能导致脑动脉硬化,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诱发神经衰弱、老年痴呆等疾病,出现大脑反应迟钝的症状。
4.甜食过量
甜食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与很多种维他命的摄取,引起机能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也是大脑反应迟钝的原因之一。
5.用脑不当
比如不愿用脑或者用脑过度都会导致大脑损害,甚至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症,造成大脑反应迟钝。
来源资料:《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年 第2期
反应迟钝的诊断/鉴别:
1、毫无情感反应: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比如缺乏情感、缺乏始动性、言语贫乏、兴趣缺乏、行为懒散、社交退缩等。
2、女性性器官反应缺乏:女性性唤起障碍,也称“生殖器反应缺乏”、“性乐缺乏”、“性快感缺乏”。性唤起障碍是指女性在性活动的过程中,从激发性冲动开始,直至性活动完全结束,仍然部分或完全没有达到性兴奋的程度,也没有性兴奋时所具有的阴道润滑、生殖器充血肿胀等性兴奋的生理反应。也就是说女性在整个性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性兴奋所引起的生理反应,也没有心理上的欣快感。
3、对光反应消失: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的改变。当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时,其变化很小,而移去光源后瞳孔增大不明显,此种情况称为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当瞳孔对光反射毫无反应时,称为对光反应消失。
来源资料:《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年 第4期
反应迟钝的检查:
体格检查即可诊断患者是否反应迟钝。
来源资料:《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999年 第5期
反应迟钝的治疗:
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如对于感染性疾病,应给予抗菌抗炎药品,但需注意新生儿慎用或禁用多种抗生素。再譬如新生儿肺炎,由新生儿咳嗽反射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咳出,易引起窒息,故必须经常吸痰、雾化以保持患儿气道通畅。这类疾病需以预防为主,先治疗孕妇的感染性疾病;临产时严密消毒避免接生时污染,尽可能新生儿第一次呼吸前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并加强支持治疗。
反应迟钝的预防:
研究证明,常吃以下5类食物,大脑会出现反应迟钝、笨拙,甚至记忆力降低等现象,因此对于反应迟钝的预防可减少以下食物的摄入。
1、过咸食物: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够了。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2、含铅食物:铅能取代其他矿物质铁、钙、锌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地位,因此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含铅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需要注意的是,“无铅松花蛋”的铅含量并不等于零,只是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样不宜大量食用。
3、含铝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每天铝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0毫克,油条中的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果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这个量。
4、含过氧脂质的食物: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含有较多过氧脂质,它们会在体内积聚,使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
5、含糖精、味精较多的食物:糖精摄入过多会损害大脑细胞组织,味精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周岁以内的婴儿和妊娠后期的孕妇最好别吃。婴儿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孕妇吃则会引起胎儿缺锌,影响孩子智力发展。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3年 第25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