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初步检查,因为尿常规检查是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发现尿常规异常多数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分析尿中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糖、尿比重和酸碱度等。当拿到尿常规报告时,主要看“+”和“-”。如果全是“-”,说明一切正常,“+”说明有问题。检验报告中+的多少和尿中蛋白的量有一定关系,要想明确诊断,还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诊断属于哪一种肾病,还可以判断病情轻重。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第11期
尿常规异常包括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和尿蛋白异常。其中,白细胞异常是指尿常规白细胞如果出现大量+,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结核等。如果病人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尿路感染。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尿路感染,用药前较好做个尿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致病菌和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红细胞异常是指正常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偶见),如果尿常规出现红细胞,并超过3个+,提示有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肾炎等。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查出尿中红细胞,要看是否在月经期,以避免假阳性。尿蛋白异常是指尿蛋白+是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严重尿路感染、剧烈运动也会出现尿蛋白。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第8期
尿常规异常多数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尿路疾病包括尿流异常,尿流异常指排尿时若尿迟迟(超过2秒)不能排出,或射尿无力、尿流细小、不均匀、呈分叉状,甚至间歇、中断,以及排尿后继续有尿流出(尿后反滴),属于病态。可见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与尿道结石、膀胱肿瘤等。
以下疾病可引起尿常规异常,应与之鉴别:
1.紫癜性肾炎:病人具备皮疹、紫癜、关节痛、腹痛及便血等特征表现,又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炎的特点。若紫癜特征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本病早期往往伴血清IgA升高。肾活检弥漫系膜增生为常见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是IgA及C3为主要沉积物,故不难鉴别。
2.狼疮性肾炎:多见于20~40岁女性,病人多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肾活检光镜下除系膜增生外,病变有多样性特征。免疫病理呈“满堂亮”。
3.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眼底检查有微血管改变。肾活检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典型损害为Kimmelstiel-Wilson结节形成。肾活检可明确诊断。
4.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毒血清检查证实有病毒血症,肾脏免病理检查发现乙肝病毒抗原成分。
5.Wegner肉芽肿:鼻及鼻窦坏死性炎症、肺炎、坏死性肾小球为本病的三大特征。肾损害的临床特征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IgG、IgA增高。
6.淀粉样肾病:早期可仅有蛋白尿,一般经3~5年出现肾病综合征,血清γ球蛋白增高,心脏、肝、脾大,皮肤有血清γ球蛋白苔癣样黏液样水肿,确诊依靠肾活检。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科学》2012年第8期
尿常规异常的检查一般包括10项内容:PRO(蛋白),RLD 或ERY(红细胞),LEU(白细胞)主要用于诊断肾炎,肾结石天尿路感染等疾病,SG(比重),PH(酸碱度)用于评估肾小管功能(浓缩功能和酸化功 能),GLU(葡萄糖)用于检查肾小管功能和糖尿病,NIT(亚硝酸盐)阳性表示尿路有细菌感染,KET(酮体)用来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状 态,BIL(尿胆红素),UBG(尿胆素质)为黄疸的辅助检查,用于鉴别溶血性,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需特别注意的是,目前自动尿检仪所测的RLD和 LEU存在误差,一般市级大医院均以人工镜检为准。
其次尿常规异常的检查还注意: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如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需及时加以重视,积极就医以排查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来源资料:《临床医学》2005年第5期
尿常规异常的预防要从自身健康着手,注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有害药物及化学物品,以减少其对肌体的损害,并应积极预防感染和各种疾病发生。注意饮食的清淡积极锻炼身体,适当的多喝水,不要喝酒吸烟。
尿常规异常的治疗为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①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已明显改变,或残余尿在60ml以上。②不稳定膀胱症状严重。③已引起上尿路梗阻及肾功能损害。④多次发作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肉眼血尿。⑤并发膀胱结石者。对有长期尿路梗阻,肾功能已有明显损害,严重尿路感染或已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应先留置导尿管解除梗阻,待感染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后再行手术。如插入导尿管困难或插管时间长已引起尿道炎时,可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应严格掌握急诊前列腺切除手术的适应证。
来源资料:《国内社区医师》2013年第4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