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脊柱虽然在生理上呈“S”形,然而基本是挺直的,文学家们常用“腰板笔直”来形容一个人的健壮。骆驼的背是向上凸的,好像一座山峰,故称“驼峰”。当多种原因引起人的背部变形,使平直的背向上凸起时,与骆驼的驼峰在外表上有某些形似之处,于是,人们习惯上就把它称为“驼背”了。
驼背,是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病变,在医学上也有叫做脊柱后凸。按生理学分类,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 ,按发病时间分类,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之别。
参考资料:《食品与健康》2012年 第11期 44-45页
多在中年时风姿绰约的女性,为何进入老年期后便逐渐变得弯腰驼背而形同佝偻?这是因为她们体内钙质丢失速度和数量太快太多的缘故。正常人的骨骼脱脂以后,含钙量为64.3%,可谓“铮铮铁骨钙当家”。人在生长过程中,骨内钙质一直处于不断分解、补充的过程中。这种生理过程对男性来说,相对缓慢与稳定,而对女性来说,却显得过于迅速。尤其是女性绝经期后,骨内钙质以每年2~4%的速度递减。其原因在于:一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骨骼合成代谢减少。如雌激素对甲状旁腺刺激减少后,影响了对钙质的吸收利用;二是人体活动与负重减少,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弱所致的失用性骨钙缺乏;三是食欲降低后,体内蛋白质缺乏导致有机质生成不良,使钙质难以获得补充。这样,骨质就变得多孔如同海绵状,进而引起骨质疏松。在骨质疏松之初,人没有特殊感觉与不适。但一进入老年期,便会有周身疼痛、乏力、体形改变,尤其以脊柱及骨盆区变形和压缩性骨折为最多见。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身高下降,胸背畸形而形同佝偻。
驼背多见于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脊柱骨质疏松,韧带缺少弹性,肌肉无力,属于衰老的生理变化。但少数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也出现了驼背,感到腰背僵硬、疼痛,经过医生诊断,绝大部分属于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名称虽新,病却相当古老。过去被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中枢型,近年来已经明确,它虽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侵犯中青年女性,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90%是青壮年男子。
参考资料:《健康博览》2002年 第1期 39-39页
《家庭医学:上半月》1995年 第12期 15-15页
健康成人脊柱存在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椎前突;胸椎后突;腰椎明显前突;骶椎后突。应让被检查者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运动,其正常活动度为:颈段前屈后伸45°,左右侧弯也达60° ,腰段在臀部固定条件下前屈 后伸45°,右左侧挛各30°,旋转为45°。
(一)脊柱畸形:
1. 脊柱后凸,当脊柱过度后突时称脊柱后凸(kyphosis)俗称驼背(Gibbus),可见于佝偻病、类风湿性脊柱炎。在脊柱结核因脊椎体破坏致使棘突明显向后突出,可称成角畸形。
2. 脊柱前凸,当脊柱过度向前弯曲时称脊柱前凸(lordosis),可见于妊娠、大量腹腔液及腹腔巨大肿瘤,有时在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的脱位也出现。
3. 脊柱侧凸,脊柱偏离正中线向两侧偏曲称脊柱侧凸(Scoliosis),可见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结核或骨折椎体破坏时,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采取侧弯姿势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脊柱侧凸的检查方法是:医师以手指沿脊椎棘突自上而下的划压皮肤,以观察按压出现的红色压痕是否偏离后正中线。
(二)棘突的压痛、叩击痛及椎旁肌肉压痛:
医生以一、二个手指自上而下按压每一个脊柱棘突观察脊椎棘突或椎旁肌肉有无局限性压痛及肌肉痉挛:也可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脊突,或间接的以左手掌贴于脊突皮肤,右手半握以尺侧叩击左手手背,观察病有无叩击痛。急性腰肌劳损者常出现椎旁肌肉压痛及痉挛,脊柱结核及骨折时受损部位可出现叩击痛,椎间盘突出症者常有棘突间及棘突两侧压痛和向下肢放射的叩击痛。
参考资料:《物理诊断学》 第十一章 脊柱与四肢
1、望诊:伤科望诊,应借助于视力或触摸,侧重注意观察患者站立或坐位的姿势、步态与肢体长短、形态、关节活动,皮肤色泽,有无溃疡、瘢痕、坏死、窦道、屡管或静脉曲张,肌肉萎缩、松弛、痉挛、或震颤,创口的大小、深浅,创缘是否整齐,创面污染程度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体表任何部位遭受暴力作用的征象应予记录。
2、运动检查:首先要熟悉正常关节的运动特点及活动幅度,以了解其运动是否正常。例如球窝关节可主动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转运动;屈戌关节仅可做屈伸活动。如果一个关节的运动幅度不足,或某一运动方向的活动幅度超过了正常范围,均应视为异常。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类似关节活动称为假关节活动,这是骨折的主要特征。关节的运动范围,一般是被动大于主动运动,但还可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熟练程度而不同。相邻关节的运动范围也可受影响或起补偿作用,检查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而做出正确判断。检查时,一般是被动运动大于主动运动,但还可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熟练程度而不同。相邻关节的运动范围也可受影响或起补偿作用,检查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而做出正确判断。检查时,一般先做主动运动,后做被动运动,并对比其运动范围相差度数,借以区别是关节本身病变引起或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如关节僵直时,主、被动运动均有障碍;周围神经损伤时,或疾病引起肌肉瘫痪者,不能做主动运动,而被动运动一般良好。
3、闻诊:在伤科临床检查中,要特别注意在触摸与运动检查时有无响音的出现。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感),但检查者不宜主动去寻找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痛苦和损伤。有病理改变的关节或肌腱在活动时,可触到摩擦感或听到弹响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游离体引起的弹响,多为较清脆的响声,关节软骨面不光滑时的摩擦响声则如碾米样;狭窄性腱鞘炎在关节活动时可触到捻发感,关节周围肌腱或韧带在骨凸起部位滑动也能产生弹响;正常关节可有生理性弹响,但无症状,临床上宜加细辨。
4、感觉检查:检查触觉用一小条棉花在皮肤上轻划,应注意失去触觉区的部位与范围;检查痛觉用锐针轻刺,注意痛觉改变区的部位;检查温觉用小瓶或试管分别盛十摄氏度或四十五摄氏度的水进行。检查时应由上而下,从一侧到另一侧,从失去知觉区移向正常区。根据感觉障碍区域,判断神经损伤的情况。
5、测量:用软尺和量角器测量肢体的周径、长短和关节活动度数,要与健侧对比检查,准确的测量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了解肢体的长短、肿胀及萎缩的程度,关节活动幅度,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检查治疗效果均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中医伤科按摩学》 第三章 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姿势性驼背预防与矫正:
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由于骨骼娇嫩和肌肉力量不足,加上长时间低头含胸的学习,不注意身体正确姿势,很容易形成脊柱颈胸段后凸的姿势性驼背。影响体型体姿的美观,影响机体内脏正常发育生长。因此,应重视青少年姿势性驼背的预防与娇正。
加强肩和背部肌肉的锻炼。姿势性驼背主要是由于背部肌肉松弛引起。宜选择单杠双手宽握做引体向上、用枕部触杠的练习,能很好发展背部和肩部的肌肉,预防姿势性驼背。
有意识进行身体正确姿势的训练。选择头顶实心球或沙袋,沿着跑道做正面或反面的行走,利用田径场上边缘小泥界线做平衡走,要求保持抬头挺胸的姿势。不仅从姿势上进行强化,而且还可使躯体保护正确姿势的肌肉,得到锻炼。
经常检查身体姿势的状况。采取的方法以头枕部、双肩、臀部和脚跟靠墙站立,通过此种姿势的检查,感到舒服者为正确,不舒服者可发现自己平时身体姿势存在的问题。
对青少年已形成的轻度脊柱后凸的含胸驼背姿势,可选择针对性的娇正体操加以克服。如(1)双手背后交叉握,尽力靠近肩肿骨,双手用力顶住后背,同时头后仰;(2)仰外,双臂侧平举,上体挺起成枕部和臀部撑地姿势。
参考资料:《家庭医学:上半月》1999年 第7期 22-22页
站立的基本姿势
下颚微收,双手自然下垂,两腿并拢,足尖向前。
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站姿,以达到最佳姿态。两肩平齐,双眼直视前方。
站姿的其他类型
掌握了基本的站姿后,可以改变一下造型。例如:双脚前后错开或轻微扭动腰肢,但注意背部姿势要保持不变。这些姿势可以避免让人看起来显得呆板、不自然、不和谐。
错误的站姿
重心落于前脚或腹部向前突出,以及驼背,这些都是错误的姿势,而且易使腿部、小腹、背部积累更多的脂肪。另外,如果脚踝向内侧弯曲站立,会使臀部下垂。
儿童驼背
孩子是好动的,我们没办法去控制孩子运动、行走、坐姿影响孩子驼背的三大因素,但我们可以改变孩子的睡眠产品(主要指床垫及枕头),从而来达缓解及舒展影响孩子脊椎发育健康的三大因素。在这里我给您做个试验您就明白了床垫对脊椎发育的影响。您有没有留意您身边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肥胖孩子基本都有驼背的感觉即“虎背熊腰”。肥胖的孩子为什么更容易驼背。这是因为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平躺的较多,平躺时肥胖孩子最重的身体部位腹部对凹入的腰椎造成的压力最大,当腰椎向下受到压力时,身体上部的胸椎即肩椎自然而然就会向前倾斜。久而久之肩椎前倾,孩子驼背的早期症状就形成了。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再不想出办法,那孩子长大后的驼背就成定格了。
⒈青年性驼背 本病又名“少年驼背症”及Scheuermann病。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病变发生在椎体的第2骨化中心,即椎体上、下面的骺板。由于各种原因,骺板血液供应减少,软骨板变薄,抗压力降低,在过多的负荷下出现碎裂,髓核在破裂处突入椎体内,形成所谓的Schmorl结节。脊柱胸段向后弯曲,使椎体前方承受的压力大于后方,前方骨骺的坏死影响了前半椎体高度的发育。通过医生的被动活动,驼背能够被纠正称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称固定性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
⒉维生素D缺乏病 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日晒少(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维生素D前体转变为有效的维生素D)、摄入不足(奶、蛋、肝、鱼等食物)、吸收障碍(小肠疾病)及需要量增加(小儿、孕妇、乳母)等因素,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其突出的表现是小儿的佝偻病(rickets)和成人的骨软化症(osteomalacia)并同存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同时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⒊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 又称Scheuermann病,或青年性驼背。发病年龄在13~17岁,男性略多于女性,75%的病例发生在胸椎,特别是下胸椎;25%可累及胸椎与上腰椎,特别是下胸椎;25%可累及胸椎与上腰椎。发病率不明,据统计在军队中占6%;在产业工人中占8%。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