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粪便量少

粪便量少

  • 患病部位:腹部,肠胃
  • 所属科室:内科、外科,消化内科、肛肠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粪便量少、病理性粪便量少
  • 相关疾病:小儿便秘、小儿呕吐、直肠癌、结直肠癌、老年便秘
  • 相关检查:直肠镜检查、胃肠道CT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
  • 相关药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125Ala)、注射用奥沙利铂
  • 相关症状:便秘、便秘伴腹部包块、便秘伴剧烈腹痛、便鲜红血

1粪便量少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粪便量少、便秘往往是直肠恶变的一个早期症状。此种便秘常伴有便血,粪便所带的血多为鲜血,在粪便表面,量少。有时此种便秘患者还伴有直肠刺激症状,如大便次数多,量少,便意频繁,排便不尽,肛门下坠等。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安徽医药》 2014年 第1期

2粪便量少症状起因

  粪便量少的病因:直肠恶变是指从齿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恶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恶变之一。直肠恶变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恶变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恶变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直肠恶变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恶变症排行榜中跃居第二位了。直肠恶变的发生主要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不运动有关,这一饮食方式在白领中也尤为普遍。很多白领对一、两天不排便并不在意,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便结在肠子里,就变得愈益干结艰涩,日久损伤肠壁,导致毒素积聚、细胞病变,引发直肠恶变。

来源资料:《上海预防医学》 2006年 第8期

3粪便量少症状诊断/鉴别

  1、便秘伴腹部包块:便秘伴腹部包块,可能为结肠肿瘤、腹腔内肿瘤压迫结肠、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n病)或肿大的淋巴结等。肠结核为消化系统结核中最常见者。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病,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据统计,25%~50%的肺结核病人可并发肠结核。肠结核的来源主要是食入性的,由于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而引起,偶尔可以来自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亦可来源于血源性或腹腔、盆腔其他脏器结核的直接蔓延。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85:1。病理上分为溃疡型、增生型及混合型三型。

  2、便秘伴剧烈腹痛:便秘伴剧烈腹痛、腹胀及呕吐等症状,常提示为急性便秘。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急迫感、排便不尽感、费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之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同时存在。

来源资料:《健康促进》 2013年 第3期

4粪便量少症状检查

  1、直肠指检:约90%的直肠恶变,尤其是直肠下段恶变、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医师对可疑直肠恶变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2、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恶变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对直肠恶变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恶变时应用。

来源资料:《中老年保健》 2012年 第9期

5粪便量少治疗/预防

  1、红葡萄酒具有医学作用,一周饮用三杯以上红酒可以降低罹患直肠癌的风险,可能是红酒中含有的高浓度复合白藜芦醇具有缓癌功效。同时,定期检查身体,在早期发现肿瘤、息肉,都可在其癌变之前进行切除。

  2、合理饮食,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可以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

  3、适量运动,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排便习惯。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5、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振动,加强通便作用。每日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

来源资料:《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 第9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粪便量少症状描述
2粪便量少症状起因
3粪便量少症状诊断/鉴别
4粪便量少症状检查
5粪便量少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