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的主要表现是精神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目光呆滞,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有:容易疲劳、容易兴奋、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呆滞
神经衰弱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的弱化。因为内抑制过程在人类种族的发展和个体发生上兴奋过程发生的晚,因而是比较脆弱的,在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甚至失调或伴有其他有害因素时(如;躯体其他疾病),它不仅容易受到损害,而且常常最先受到损害,表现为兴奋过程相对亢进即神经衰弱的早期阶段。此时,病人的自制能力减低,一些平时能够控制不该流露出的情绪及情感反应会失控表现出来,如;易激惹、不稳定,呆滞等。兴奋性释放增加了神经细胞能量的消耗,而且,使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抑制规律紊乱。另外,由于内抑制过程的减弱,又使神经细胞恢复能力减低,造成神经细胞能量减少和衰竭性增高。所以,临床上病人易兴奋,衰竭的也就快。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呆滞
1.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如脑动脉硬化、颅内占位病变、颅内感染、颅脑损伤后;各种急、慢性工业中毒;以及各种慢性躯体疾病,如肺结核、溃疡病、慢性肝炎、鼻窦炎、甲状腺及肾上腺疾病等。如果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上述疾病之后,则应诊断为上述相应的脑或躯体疾病。
2.重性精神病。神经衰弱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早期、病程中和缓解期。这类患者早期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不主动关心自己的健康,不积极要求治疗,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存在,可资鉴别。
3.其他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障碍、恶劣心境、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等。如果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制诊断原则,不再诊断为神经衰弱,而诊断为各种相应的疾病。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呆滞
1.影像学检查
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梗死,可为痴呆的性质和类型提供依据。MRI检查显示双侧颞叶、海马萎缩为AD提供了强烈依据,近年来已用于临床的功能MRI,提示对AD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PET根据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分布等原理,应用18F-FDG所示的图像可见顶叶、颞叶和额叶,尤其是双侧颞叶海马区血流和代谢降低,与CT和MRI所示的萎缩区一致。
2.电生理检查
如脑电图、负相关诱发电位P300分析。
3.神经心理测验
常用的工具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CR)、韦氏记忆量表(WMS-C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痴呆量表(ADAS)、阿尔茨海默痴呆认知量表(ADAS-cog)、Blessed行为量表和认知能力甄别量表(CASI)等。上述量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单独应用。主要是依据临床的需要和患者的依从性而定,神经心理测验主要用于在认知功能方面鉴别痴呆与非痴呆,但不能单独依据某一测验结果来做出痴呆的诊断。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chidai_17732/#29
呆滞的中医治疗:
中老年人在秋天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对治疗神经衰弱很有好处。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几片薄片泡水代茶饮,也可以泡酒喝,对于神经衰弱严重的病人可以尝试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五味子15克,合欢皮15克,菌灵芝30克(先熬),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刺五加30克,磁石40克,水煎服。服用一段时间刺五加,可以起到治疗失眠、降血压、增强机体防御能力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刺五加原名五加皮,分为刺五加、五加皮、香加皮三种不同药材,很容易混淆。其中,香加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但该药有毒,易引起心肾功能损害。另外,阴虚火旺者忌用。
呆滞的预防:
1: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2: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
3: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食疗,针灸、理疗和气功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呆滞
1、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2、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
3、 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食疗,针灸、理疗和气功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