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便是便血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表现为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黑便是便血的一个类型,主要是血液在肠道的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现代护理报》2007年 12月20
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及胰腺,胆囊等脏器的出血而言。血液经过胃酸作用及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发生破坏,血红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尘成硫化亚铁,致使大便颜色变燥。因为硫化物刺激肠粘膜分泌大量粘液,蒙在大便外层使大便黑而发亮,很象柏油,故称柏油便。
柏油便的成因:
肠内存血量超过60ml时,就可有柏油便排出。一般幽门以上部位出血多有呕血伴有柏油便;胃内出血较少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则常只有柏油样便而无呕血。所以胃溃疡,胃炎出血多是呕血伴有柏油便,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常单纯有拍油便,很少有呕血。
病变引起的出血:
在肠道中积存8小时以上时,肠道的细菌使血红蛋白分解,放出所含的二价铁,铁与细菌产生的硫化氢化合成黑色的硫化铁,就导致柏油便。
药物本身的颜色或某些成分引起的:
如治疗胃肠病和食物中毒的活性炭、治胃病的铋剂(得乐、次硝酸铋、果胶铋等),有的中草药和中成药也会引起柏油便。
来源资料:《家庭医生报》2007年11月5日
柏油便又称为黑便。当患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食管癌、胃癌、肝硬化等消化道疾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时,就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而使大便发黑而成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可出现柏油样便,但柏油样便不一定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服用活性炭、丽珠得乐、得乐冲剂、丽珠胃三联、胃必治、枸橼酸铋钾口服液、果胶铋、铁剂等药物,或食用桑葚、苋菜、黑米、血肠、血旺、鸭血、羊血、猪肝等食物时,也会出现柏油便。另外,柏油便还可根据以下特征来诊断。
柏油便的鉴别诊断:
1、柏油便者常有胃病、肝病、血液病等病史。
2、如伴有呕鲜血或咖啡渣样物,多为柏油便。
3、柏油便患者常伴有出冷汗、心慌、尿少、血压下降,而且出血量很大。
4、柏油便表面常显得油光发亮,这是由于硫化铁刺激肠黏膜分泌黏液覆盖于大便之上所致,便血量大时,大便多呈稀糊状或黏糊状。
5、柏油便做隐血试验时一定呈强阳性(包括动物血引起的柏油便)。
来源资料:《家庭医生报》2007年11月5日
凡是见到柏油便,一要看有无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二要检查便潜血、血色素、凝血四项;必要时再查胃或十二指肠镜。以明确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出血的部位、原因和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柏油便的检查:
1、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出现柏油便时,行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出血的部位,也有利于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因此,对不明原因的柏油便患者,为明确出血部位或病因,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2、胶囊内镜检查:对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可达80%以上,对小肠病变如血管畸形、息肉、肿瘤、克罗恩病、溃疡、乳糜泻等病变均能作出诊断,因此,对消化道出血伴有柏油便排出的患者而言,常规检查阴性时应首选胶囊内镜检查。
来源资料:《保健医苑》 2007年 第10期
柏油便的治疗方法:
1、补充血容量
柏油便量大、上消化道出血明显或已发生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代制品或全血为佳,有利于纠正休克。
2、 应用止血药物
(1)使用6%~8%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反复灌肠或者冰盐水反复灌肠(冬季不宜多用),除可起到止血作用外,还可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从而为肠镜检查作准备。
(2)凝血酶或白药或白岌粉等中草药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肠,有时也可发挥止血作用。
(3)静脉给予常规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1、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己酸或血凝酶(立止血)等。
柏油便的预防方法:
1、戒烟、酒、浓茶、咖啡、值得一说的碳酸饮料等。
2、少吃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少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等。
3、饮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顿不可过饱,不主张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负担。
4、补充水分并非一味喝白开水,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
来源资料:《健康世界》 2009年 第8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