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主要通过神经逆行,向心性向中枢传播,一般不入血。
狂犬病发病过程可分为下列3个阶段:
1.神经外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伤部位皮肤或黏膜侵入后,首先在局部伤口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繁殖,通过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不短于72h。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5cm/d。在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再波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部位的神经元。但亦可在扩散过程中终止于某部位,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3.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即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与器官,尤以涎腺、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最多。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的受损,可发生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可引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血、尿常规及脑脊液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自12000~30000/mm3不等,中性粒细胞一般占80%以上。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压力可稍增高,细胞数稍增多,一般不超过200/mm3、主要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增高,可达200mg/d以上,糖及氯化物正常。
免疫学试验
血清中和抗体于病后6日测得,病后8日,50%血清为阳性,15日时全部阳性。疫苗注射后,中和抗体大多10IU,而临床病人可达640IU。
病毒分离
有活检与尸检两个途径,前者从唾液腺、脑活检、脑脊液及尿沉渣等均可分离出病毒,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尸检时,咬伤局部、心包、肾上腺、胰、肝等均可获阳性培养。
动物接种和内基氏小体检查
均于死后进行,将10%脑组织悬液接种于2~3周龄乳鼠脑内,阳性者小鼠于6~8日内出现震颤、竖毛、尾强直、麻痹等现象,10~15日内因衰竭而死亡。小鼠脑内可发现内基氏小体。
以死者脑组织或咬人动物脑组织作病理切片或压片,用Seller染色法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内基氏小体,阳性率约70%。
狂犬病需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等鉴别。破伤风的潜伏期短,有牙关紧闭及角弓反张而无恐水症状。脊髓灰质炎无恐水症状,肌痛较著,瘫痪时其他症状大多消退。病毒性脑膜脑炎有严重神志改变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发现,免疫学试验及病毒分离等均有助于鉴别。
类狂犬病性癔病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不定时间内出现喉紧缩感,不能饮水和兴奋,但无怕风、流涎、发热和瘫痪,经暗示、说服、对症治疗后,常可迅速恢复。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出现发热、关节酸痛、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各种瘫痪等,与本病瘫痪型不易鉴别,但前者经停止接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大多恢复。死亡病例需经免疫荧光试验或脑组织内基氏小体检查方能确诊。
早期易误诊,儿童及咬伤史不明确者尤然。已在发作阶段的患者,根据被狗或猫咬伤史、咬人动物已确定有狂犬病、以及突出的临床表现,如咬伤部位感觉异常、兴奋躁动、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流涎多汗、各种瘫痪等,即可作出诊断。免疫荧光试验阳性则诊断确立无疑,必要时进行脑组织内基氏小体检查或动物试验。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加强犬等管理,野犬应尽量捕杀,家犬应登记,注射疫苗。狂犬应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不可剥皮。一时不能肯定为狂犬者,应隔离观察10天,取击毙或隔离期死亡动物的脑组织作病原学检查。
2.疫苗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狂犬病病毒疫苗:目前主要使用细胞培养疫苗,包括:
①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humandiploidcell,HDCV):免疫原性强,不良反应很少,注射次数少,但制备困难,价格昂贵。
②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效力在2.5U以上,使用安全。
③精制Vero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和不良反应与①相似,但价格低。其他有精制鸡胚狂犬病疫苗、精制鸭胚狂犬病疫苗和原代牛肾细胞狂犬病疫苗。
(2)接触前免疫:对象为有职业危险者、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和狂犬病人密切接触者。推荐第0,28天2剂和第0,7,28或0,28,56天3剂接种方案,每次1.0ml肌注或深皮下注射,或0.1ml皮内注射。
(3)接触后免疫:WHO推荐的标准免疫方案(HDCV疫苗)为第0,3,7,14和28天各肌注1ml,第90天再加强1次。佐剂地鼠肾细胞疫苗建议采用2-1-1程序,即当天肌注2剂(2ml),第7天和第21天各肌注1ml。注射部位成人取三角肌,儿童注入腿前外侧。不宜接种于臂部。
3.注射免疫血清
WHO推荐,在接种疫苗同时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剂量为20U/kg(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为40U/kg),先做皮试,阴性者一次肌注或一半剂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另半量肌内注射。皮试阳性者需行脱敏处理(0.05ml稀释20倍,0.05ml稀释10倍,0.1ml,0.2ml,0.5ml,不稀释抗血清分别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5min)后方可注射。
这是一种在心理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暴发性情感障碍。病人可表现喜怒无常、大喊大叫、伤人毁物、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或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狂笑不已,常伴撒娇、做作、幼稚及表演色彩,有时在地上打滚,表现极为粗暴,整个现象天差地别,变化很大,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并无障碍,意识清晰。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