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目录

1概述
2表现特征
3形成原因
4注意事项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强迫型人格障碍概述

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或成人不由自主地去数钟声、台阶,甚至天上的星星;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名词、韵律或典故;其实,在我们每个正常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身不由己地操纵着你,使你欲罢不能,无从回避,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性格障碍,多见于尚属成功的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比1。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

2强迫型人格障碍表现特征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这类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

  行为表现

  强迫型人格具体行为表现有三个方面: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2

  ●过份追求完善以致于无法完成任务

  ●注重细枝末节,忽略关键要点

  ●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令他人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行事

  ●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为工作不异放弃闲暇娱乐或朋友交往

  ●优柔寡断,总是借故拖延、回避

  ●情感表达拘束   ●当个人没有好处获得时,不能大度地奉献时间、金钱、礼物

  ●对破旧物品或无价值之物,即使是毫无感情价值的,也决不愿意抛弃

  (具备五项即可诊断)

3强迫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伯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有研究还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有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其亲属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一般来说,强迫型人格障碍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

  治疗方法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方法:

  1.听其自然法。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

  消除的。

  2.当头棒喝法。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捧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属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捧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捧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考虑,把任务很快下达给下级。

  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时“棒喝”——下。例如,当——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帮助者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定会有效果的。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模式

  强迫症患者存在两种主要的认知模式,即对危险的过高评价和过高的责任感。

  认知障碍

  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注意,记忆,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具体来说:

  (1) 过高的不适当的责任感

  对责任的错误理解这一模式是强迫症特有的表现形式。他们具有对事件的过高的责任感,惟恐失职与过高的使命感、内疚与罪恶感。

  (2) 对威胁的评估

  强迫症患者对危险及伤害性后果估计过高及对个人应对能力的估计过低。

  (3)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控制和减少伤害的一种方式,也是强迫症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因素,此认知模式会增加对危险的过高评价。强迫症完美主义的形式包括:对事情的了解必须十分完美;什么都必须作到恰到好处;绝对对称,确定并在思想上能控制。

  (4) 思维的至关重要性

  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对不良后果负责,过分关注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与行为的界限不清,认为有某种思维将导致产生某种行为。

  (5) 过分要求控制

  强迫症的核心是他们的生活需要外部的控制,需要绝对地控制他们的环境,通过一切都做的十分完美来减少危险和避免批评的一种方法,强迫症患者还要求自己的思想以避免危险和伤害,强迫观念是过分控制不容许的思维的正常的精神系统的崩溃。

  (6) 万事要求确定

  强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对完美和危险知觉的不确定,对自我效能的怀疑是强迫症的认知方式之一。当事人苛求确定性的时候,他会反复说“我可能就是万一出问题的那个人”,认知治疗师承认这种存在的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就会引出其采用确定性来预测事物的需要的探讨,它表明了当事人有完全控制的需要,否则灾难就会降临。

4强迫型人格障碍注意事项

  1、树立信心:

  对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要帮助他们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努力做到处理事情当机立断,遇事不犹豫不决。要让患者了解人的一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难题,要勇敢面对困难。

  2、阻止暴露:

  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3、意念训练:

  患者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属要帮助患者用意念努力去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得以放松。并告诉患者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感染了某种疾病,强迫型人格障碍也是如此。如果人们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不够重视的话,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到时就很危险。因此大家要了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注意事项,才能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治疗强迫型人格障碍除了要注意上述三点之外,药物的选择也是最为关键的,平虑解迫安神剂经过数千万患者的临床验证,效果显著。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强迫型人格障碍概述
2强迫型人格障碍表现特征
3强迫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
4强迫型人格障碍注意事项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