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伤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无意的,只要导致儿童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心理伤害是指外界的因素对人的心理方面造成暂时或永久的消极影响,心理伤害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就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对于外向的孩子而言,如果他们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攻击性行为、残忍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恶作剧等心理问题行为来向外界发泄内心的不满。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园里的心理伤害问题,尽量减少我们的教育言行对幼儿心理的伤害。
在幼儿园里教学内容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如果不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很可能会对少数幼儿或某个幼儿造成心理伤害。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心理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在许多时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无恶意伤害,但自己还浑然不觉。
个别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较低,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不慎言语及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偏爱对所有的幼儿都是一种伤害,是造成幼儿心理伤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根据幼儿及学生等心理伤害患者的主要表现即可诊断。
1、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指教师对学生的恶意的评价(带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发泄。有些教师拿分数和规矩来衡量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笨得象猪长着陀螺屁股等念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开表达出来。
2、教师教学水平低下,要求、标准不明确,让学生对达标有重大压力。这种压力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状态低迷不振。这是很多教师忽视的。
3、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评价标准单一肤浅。不顾学生的性别、年龄、情绪、心理状态、事实细节,处理程式化,简单化,情绪化;不了解学生基础、能力、个性、背景的差异,用单一的肤浅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学生。
4、教师的教育观念、社会观念、生活观念和生活作风陈旧、片面、灰暗。教师偏爱学生,教师借助学生谋取利益,倨傲,骄横,马虎,无知,虚伪。
心理伤害的鉴别诊断:
1、师源性心理伤害: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要减少和消除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2、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3、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又称内源性抑郁症,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而起病,病情较重,常为精神运动迟滞;抑郁症状时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觉、自罪自责;尚有生物学方面改变,如抑郁情绪常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早醒性失眠,非躯体因素所致明显体重下降;严重的自杀企图或自杀未遂的历史及家庭史,既往的双相发作史,或3次的单相抑郁发作史,易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4、神经衰弱:有时有抑郁症状,但神经衰弱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兴奋与易疲乏为特征,抑郁症状不是首发症状,而是继发性症状,很少有兴趣减退、轻生观念、自我评价过低等,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易于识别。
根据幼儿及学生等心理伤害患者的主要表现即可诊断。
1、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指教师对学生的恶意的评价(带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发泄。有些教师拿分数和规矩来衡量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笨得象猪长着陀螺屁股等念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开表达出来。
2、教师教学水平低下,要求、标准不明确,让学生对达标有重大压力。这种压力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状态低迷不振。这是很多教师忽视的。
3、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评价标准单一肤浅。不顾学生的性别、年龄、情绪、心理状态、事实细节,处理程式化,简单化,情绪化;不了解学生基础、能力、个性、背景的差异,用单一的肤浅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学生。
4、教师的教育观念、社会观念、生活观念和生活作风陈旧、片面、灰暗。教师偏爱学生,教师借助学生谋取利益,倨傲,骄横,马虎,无知,虚伪。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个儿童,充分认识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
2、加强对自身的情绪调节
教师要善于做自己情绪是主人。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以理制情。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自觉地支配自己的情绪。第三,要自我疏导。自己有不良的情绪时,可及时向亲人、朋友倾诉,万不能迁怒于幼儿。第四,要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所追求的就是要实现每个儿童个人的自由的发展,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
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品质的培养;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处处受压抑,导致各种个性不良品质的形成,也使幼儿情绪低落,养成消极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来陶冶人,即通过创设最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原有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幼儿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因此,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