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被动体位

被动体位

  • 患病部位:全身,颅脑、上肢、下肢
  • 所属科室:外科、中医科,普外科、中医理疗科
  • 细分症状:病理性被动体位、生理性被动体位
  • 相关疾病:脊柱脊髓伤、支气管哮喘、瘫痪、衰弱
  • 相关检查:体位检查、血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CT检查
  • 相关药品:美多芭、脑苷、丹曲林钠、贝力斯
  • 相关症状:强迫俯卧位、强迫侧卧位、被迫体位、端坐呼吸

1被动体位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被动体位是个医学中的专有名词,表示一种不能自主的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的病症。患者不能自已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常见于瘫痪、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有经验者常以体位的姿势来判断疾病,从而采用正确救治方法。被动体位,又称被迫体位,指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处于一种固定而不适的状态。常见于极度衰弱或头部有严重损伤、意识丧失的伤病者。常见的被动体位有去枕平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侧卧位、头高足低位以及头低足高位。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护士进修杂志》 2006年 第7期

2被动体位症状起因

  常见的被动体位有去枕平卧位、中凹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侧卧位、头高足低位以及头低足高位。

  去枕平卧位常见于椎管内麻醉术后病人,目的是防止因颅内压减低而引起头痛。

  中凹卧位常见于休克病人,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以减轻休克危险。

  半坐卧位常见于腹部有炎症或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这种体位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处张力,缓解疼痛。

  端坐位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目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因为此类病人平卧时会加重呼吸困难。

  侧卧位常见于需要做灌肠的病人,或需要做肛门及胃镜检查。

  头高足低位常见于因颈椎骨折而需要做颅骨牵引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反牵引力。

  头低足高位常见于妊娠时胎膜早破,以此体位防止子宫脱垂。

来源资料:《现代医院》 2010年 第4期

3被动体位症状诊断/鉴别

  被动体位的诊断鉴别:

  1、自动体位

  指身体活动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见于正常人或者某些轻病或疾病早期。

  2、强迫体位

  (1)强迫坐位:也称端坐呼吸,这种体位易于呼吸,且由于下肢位置低于心脏,使血液回流心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多见于严重心衰病人以及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2)强迫俯卧位:这种体位可以减轻腰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常见于脊柱炎,脊柱外伤等病人。

  (3)强迫侧卧位:见于患一侧胸膜炎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因为这样能减轻痛苦,并可使健侧的呼吸肌及肺部代偿性地呼吸以减轻呼吸困难。

  (4)强迫仰卧位:病人仰卧,双腿蜷曲,这样能减轻腹肌紧张度,减轻疼痛,见于某些因腹部疾患如腹膜炎造成的疼痛。

  (5)强迫停立位:多出现于步行时突然立刻站立,并手捂心前区,稍后继续前行。大多数是因为心绞痛发作而致,再严重甚至昏倒或猝死,如你也有类似发作,需即时去医院检查,并随身携带必备药物以备急需时用。

  (6)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中,由于感到心悸或呼吸困难,而采取蹲踞位或膝胸位来缓解症状,常见于发绀型先天心脏病。

  (7)辗转体位:表现为患者在床上辗转反侧,不停地变换体位。   

来源资料:《国内校医》 2008年 第5期

4被动体位症状检查

  被动体位的检查:

  1、体格检查

  采取病史给了我们初步印象和启示,同时也指导我们对疾病的性质有一个概念。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必须以病史及体格检查所了解到的客观材料为依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中提出几种诊断之可能,然后进一步考虑做那些实检室检查来证实诊断。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医药》 2009年 第34期

5被动体位治疗/预防

  被动体位的治疗:

  1、去枕平卧位常见于椎管内麻醉术后病人,目的是防止因颅内压减低而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常见于休克病人,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以减轻休克危险。

  3、半坐卧位常见于腹部有炎症或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这种体位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处张力,缓解疼痛。

  被动体位的预防:

  1、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应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制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用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疗效。

  2、被动运动:病人昏迷或其它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两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从小至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但切记粗暴,因瘫痪早期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软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另外,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作被动运动。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现代医院》 2010年 第4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被动体位症状描述
2被动体位症状起因
3被动体位症状诊断/鉴别
4被动体位症状检查
5被动体位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