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力感常见于适应障碍,发病多在应激性事件发生后1~3个月之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适应障碍是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的人格缺陷,产生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以及适应不良行为(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典型的生活事件有:居丧、离婚、事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
在CCMD-3中,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
(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②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震等。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4、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
1、急性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同属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两者在病因方面难以说明孰轻孰重。主要鉴别在于临床表现和疾病过程,急性应激障碍有异乎寻常的应激事件发病迅速,症状多在数分钟到数小时之内充分发展。以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为突出表现,而不是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此外,可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完全回忆整个,病程缓解也快,一般为几小时至1周之内。
2、创伤后应激障碍:本病与适应障碍虽都不是急性发病,但在临床症状上有可鉴别之点。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并伴有错觉或幻觉。同时可有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惊跳反应等持续性警觉性增高症状。还可有持续的回避,极力避免回想或参加引起痛苦的经验或回忆,甚至不愿与人接触。
3、重度抑郁症适应障碍:与抑郁症的鉴别在情绪上有时难以分清,这需要有临床的实践经验,并无绝对的鉴别标准一般讲,抑郁症的情绪异常较重,并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有自杀的企图和行为。整个临床上有早晚变化,从病程来看可循环发作,不少病人还有躁狂相发作。
4、焦虑症:主要是与广泛性焦虑症的鉴别。本病不仅病程较长,且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症状,睡眠障碍也很突出。病前往往无何值得重视的强烈的应激源可寻。
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在适应障碍发病上不可忽视,人格障碍是适应障碍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临床相的显著表现。实践中可见人格障碍能被应激源加剧,但人格障碍早在幼年时期即已明显,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患者并不为人格异常所苦恼,而基本上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在此,也要指出人格障碍患者出现新的症状,符合适应障碍诊断标准时,两个诊断应同时并列,如偏执性人格障碍和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6、躯体疾病引起的情绪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病人。因为这些症状,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状态,要同适应障碍鉴别。
7、神经症: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睡眠障碍也很突出,且病程长往往无强烈的应激源可寻。
适应障碍的病程限定为1至6个月,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能够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更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加快症状的缓解,为心理的治疗提供基础或合适的环境。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主要采取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
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能放弃心理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