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站立,喜依托是由于腰椎椎节间的松弛,患者多不愿长久站立,或是在站立时将身体依靠在现场可以借用依托之处,以减轻腰部的负荷。惧站立,喜依托是下腰椎不稳症的一种临床症状。下腰椎不稳所致的腰痛是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观察表明至少30%的腰痛患者的症状与腰椎不稳有直接关系,其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国内脊柱脊髓杂志》2002年第5期
惧站立,喜依托的病因大多为退变所致。除外伤性病例外,惧站立,喜依托是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慢性疾患。它的发病是由于髓核内含水率高达90%,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具有良好的弹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率逐年降低,并随着含水量减少而使椎间高度下降,以致由于此种回退而引起腰椎不稳。一般认为,腰椎不稳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的早期表现之一,而外伤与劳损等与退变又具有密切关系。
与此同时,小关节面、关节囊以及椎间盘的软骨盘最容易受到损伤,使软骨纤维化、厚度减小和骨质致密化。损伤程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显微骨折,且大多见于软骨下方。与此同时,滑膜可出现急性炎性反应,有液体渗出,渐而滑膜增厚,并可导致关节周围的纤维化。如损伤相对较轻,可通过组织修复而很快恢复。反复的损伤累积或较重的损伤可引起一系列变化:随着椎间盘高度减小,小关节的重叠程度加大,同时,黄韧带可增厚或松弛,以致椎管与神经根管变窄。反复损伤将使腰椎不稳的时间延长,不易恢复原有的稳定性。
来源资料:《国内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第14期
惧站立,喜依托的诊断标准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腰部交锁征、平卧后症状消失对惧站立,喜依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腰椎疾病同时存在,因此,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痛时,即应想到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惧站立,喜依托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应重视。
惧站立,喜依托平卧后症状消失,若患者处于活动状态时症状出现,检查时亦可有阳性所见,但平卧稍许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则此种动力性改变具有诊断意义。动力性摄片阳性所见在动力性摄片的同时,测量椎体间的相对移位,不仅可对腰椎不稳作出明确的诊断,还可对腰椎不稳的程度从量上进行评价,亦是诊断腰椎不稳的主要手段和依据。作者认为,腰椎椎体间相对水平移位在屈伸侧位片上大于3mm及在侧弯正位片上移位大于2mm时,即应认为属于不稳定的客观表现。对腰骶关节的判定可增大1mm。
来源资料:《颈腰痛杂志》1994年第4期
惧站立,喜依托可根据临床症状来检查,轻者症状多不明显,重者则呈现脊椎滑脱症表现,但因其不伴椎弓峡部崩裂,故称之为“假性脊椎滑脱”。其中,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是腰椎不稳的主要症状,其特点是腰部酸、胀及无力,除主诉下腰部酸、胀及无力外,患者感觉其腰部似“折断”,尤以站立过久后更为明显。患者原来可有慢性腰痛史,发作时常有明显的外伤诱因。可有或无神经症状。另外,还有根性疼痛症状,如果椎节的松动程度较大,则易使脊神经根受牵拉而出现根性放射性疼痛症状,但平卧后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
惧站立,喜依托者体格检查时要特别观察下列现象:
(1)骶棘肌的外形:如果患者站立时,其骶棘肌紧张呈条索状,但俯卧时其硬度明显下降,说明退变节段不能正常负荷,只有通过随意肌的调节来支撑。患者取立位时骶棘肌紧张,而卧位时则显松弛状态,这一体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2)观察腰部屈伸活动的整个过程: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若表现为髋前屈或突然出现髋抖动,或活动突然停止等,说明退变节段已变得十分软弱,松弛的韧带和后关节囊在腰部前屈活动中已不能起到正常的制约作用。
(3)其他:腰椎在不同体位的负荷是不等的,从坐、站立、行走到快步行走,腰椎负荷逐渐增大。一个硬度明显下降的节段,显然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负荷,临床上可以见到,患者在体位改变时,几乎都有疼痛感,且在短程奔跑后疼痛明显加剧。
来源资料:《实用骨科杂志》2010年第1期
惧站立,喜依托者要加强相关肌肉练习,提高脊柱的稳定性。腰椎椎旁肌在稳定脊柱方面最为重要,俯卧椎旁肌在稳定脊柱方面也很重要,俯卧位练习“燕飞”动作可有效提高腰背肌力量。但有时此种方法会增加腰椎负荷,某些患者会因腰痛而无法练习。此时可改变练习方法,取侧卧位,以下方的肘部支撑上身,腰部用力让腰部离开床位,使躯体呈一条直线,然后再取对侧卧位练习,亦可达到锻炼目的。此外,腹直肌和腹斜肌对维持脊柱的稳定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锻炼腰背肌的同时应进行腹肌练习。理疗并辅以围腰或支具外固定保护。患者在下腰痛发作期间,除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外,理疗及外固定可促进创伤性炎症的消退。
日常生活中,预防惧站立,喜依托就要避免腰椎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预防腰椎过度负重。若在接近腰椎最大屈曲幅度时提取重物,即使是很轻的物体,都有可能损害脊柱的稳定结果。患者还应避免过度疲劳,因为疲劳会降低肌肉承载负荷的能力。急性期卧床休息有利于创伤性炎症的消退,亦可避免神经根及软组织结构的刺激和进一步损伤,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源资料:《国内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