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综合症是醉酒或长期烟酒毒素淤积所致,短时间内表现为身体不适,长时间可引发各种疾病。
酒精依赖症(慢性酒精中毒)是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表现为对酒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停止饮酒后常感心中难受、坐立不安,或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恢复饮酒则这类症状迅速消失。
由于长期饮酒,多数合并躯体损害,以心、肝、神经系统为明显,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周围神经病变和癫痫性发作,有的则形成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近些年,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已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长期饮用可产生慢性中毒,造成神经系统难以逆转的损害,大脑皮层接通功能减弱,灵活性减低,是慢性酒中毒主要发病机理,其病理改变是神经细胞的炎性改变及变性改变,严重者出现脑萎缩,脑的体积减少,除中枢神经外,周围神经同样受累,并可导致其它脏器的病理改变,而产生临床症状。
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诊断。
逐渐加重的个性改变和智能衰退是慢性酒中毒者的特征,病人逐渐变得自私、孤僻、无责任心、情绪不稳定、情感迟钝、工作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与周围的人不易相处,并常把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归咎于别人,而对酒极为渴求,千方百计也要弄到手,终日手不离瓶,饮酒不分早晚,以酒当饭,以致胃炎,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失眠,性功能紊乱,并最终导致内脏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甚至衰竭,常有肝、肾硬变,心脏扩大,酒精中毒性心肌炎等,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常出现躯体合并症,神经系统可有震颤,神经炎,肌萎缩等改变。
如果你对喝酒有瘾,这说明你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对酒这种物质就有了依赖,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物质依赖。物质依赖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某类或几类物质后,身体和心理都对这些物质有了依赖,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上瘾”了,如果不使用这些物质,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有哪些物质可以成瘾呢?我们知道的毒品、镇静催眠药、止痛药等,包括我们大多数人都喝过的酒。在喝酒的人中,约有10%的男性、5%的女性是酒依赖;而长期大量饮酒的人,10年左右就会发展到酒依赖的程度。对于酒依赖者,除了他们的身体有需要外,他们的心理也对酒形成了依赖,当他们形成依赖后,他们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尊严,仅仅为了它而活着。
另外,酒类对人的性功能是有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酒精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干扰性兴奋激起的反射传递途径,酒精可以降低男性血液中睾丸酮和黄体酮激素的含量。饮量过多,使勃起功能减低,酒后阳萎是经常可见的。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那后果就更严重了。酒精对人的大脑和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勃起神经的损伤也包括在内。在美国,有900万慢性酒精中毒的人,阳萎是他们当中的普通现象。
据了解,目前综合医院里接诊的酒依赖病人成倍上升,有关专家指出,酒依赖问题不可小视,饮酒者一定要有自控能力,以防因酒伤体伤神。一旦发现酒依赖疾患,最好到专科医院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酒依赖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疗法、行为疗法、心理疗法等。人们对酒依赖疾病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用”讳疾忌医”来描述当前人们对待酒依赖疾病的态度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酒依赖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重要原因。
烟-酒性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戒酒综合征:发生在长期(2~3周以上)大量饮酒,而突然停止饮酒或明显减量时,患者随即产生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被称为戒酒综合征或脱瘾症候群。发病机制系因中枢神经系统失去酒精的抑制作用而产生大脑皮质或β-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兴奋所致。多发生在已有躯体依赖的酗酒者。该综合征表现有震颤、谵妄抽搐、意识混乱精神运动和自主神经过度兴奋。该综合征的每一主要症状都可或多或少地以单纯的形式发生,但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
预防由烟酒引起的疾病和抵抗环境污染。痰排烟尘,便排毒。少量合理饮酒对人体可能有一定益处,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是预防酒精中毒性神经疾病的主要措施。对戒酒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是早期及时诊治,防止并发症。
预防是很重要的,当病人下定决心准备戒酒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饮酒时,医生应建议患者在5~7天内逐渐减少饮酒量,然后完全戒掉并服用小剂量安定以防止轻度戒酒症状的出现。当出现头痛时除了应用镇痛药物外,因为长期饮酒者常因酒精饮料不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份而造成营养缺乏,所以还需补充钾离子、镁离子、维生素B等,以达到改善血管、神经的功能,对头痛的治疗大有好处。对强迫性饮酒的人予抗酒药品戒酒可阻断酒精氧化过程,致使血内乙醛聚积,若病人服药后继续饮酒,少量时就会出现脸红、头痛、窒息感、脉速、焦虑等不适,药物必须在末次饮酒后24小时服用。服用药物戒酒有一定危险性,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戒断症候群,出现症状较重者要住院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