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胆石性肠梗阻相似。开始常为部分性梗阻,当肠石随着肠蠕动下移至肠腔较小的回肠末端时即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所以梗阻部位也多见于回肠末端,少数病例可见于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等部位。当肠石擦破或压迫肠黏膜坏死后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亦可引起肠扭转、肠壁坏死、穿孔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有时可在呕吐物或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等物。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年 第12期
(一)发病原因:原发性肠内胆酸结石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使近端空肠pH降低,或因细菌在肠袢中过度繁殖,致使空肠pH下降,同时将胆盐分解形成胆酸,胆酸在pH较低的空肠中不溶于水形成胆酸结晶。胆酸结晶可作为结石的核心,与某些不能溶解或消化的无机盐、食物或异物等在胃肠道形成特殊的凝固物或硬块,成为肠结石,结石增大堵塞小肠,即导致肠石性肠梗阻。
(二)发病机制:根据肠结石的混入成分,引起梗阻的肠石可分为3种:
①真性肠石:一般是由肠道黏膜上皮、小型粪石、果核及其他异物等组成一个核心,经无机盐的沉积而形成结石。
②药物性肠石:是因为长期口服含钙、磷、镁等的药物后在肠道内形成的不溶解性硬块。
③混合性肠石(植物毛粪石):由食入的某些水果、蔬菜或吞食毛发后形成的,尤其食入未成熟的水果更易形成。
引起肠梗阻的结石中,以植物毛粪石较为多见。其中又以柿子形成的植物粪石最为常见。未成熟的柿浆和成熟的柿皮中含有鞣酸,鞣酸与胃酸接触后形成胶状的聚合物而沉淀,并不断吸附植物纤维成为团块,再经含钙、磷、镁等的无机盐沉积即形成肠石。食入柿子的量越多越易形成。毛粪石多见于精神失常者吞食了自己或他人、动物的毛发、树叶纤维、羊毛外衣等,较多的毛发可随胃肠蠕动而拌缠成发球,从而形成一个坚固孤立的团块。亦有报道胃肠吻合线部分脱落并以此为核心形成结石致肠梗阻的。
有胃手术史者,如胃次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术等更易形成结石。Michael报道的113例胃肠石中,106例曾作过胃部手术。其原因是胃手术后,胃蠕动缓慢、排空延缓,使得胃内容物与胃酸接触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胃石,尤其是食柿子后。胃手术后,尤其BillrothⅡ式吻合术,由于吻合口较大,在胃内形成的胃石更易进入小肠而引起梗阻。在肠道憩室处及肠狭窄的近端也容易形成肠石。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00年 第11期
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胆石性肠梗阻相似。开始常为部分性梗阻,当肠石随着肠蠕动下移至肠腔较小的回肠末端时即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所以梗阻部位也多见于回肠末端,少数病例可见于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等部位。当肠石擦破或压迫肠黏膜坏死后可出现消化道出血。亦可引起肠扭转、肠壁坏死、穿孔而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有时可在呕吐物或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等物。所以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年 第2期
肠石是由不溶水和消化液的钡盐、钙盐等沉淀物、吞入物或正常存在于肠内的物质生成的胆酸结石。由该结石堵塞肠腔狭窄处所引起的梗阻称为肠石性肠梗阻。同时造成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对于患者要根据病史,结合X线、内镜及B超检查,诊断一般不难。但表现不典型者只能经手术而作出诊断。
1、X线腹部平片: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的征象,钡餐或钡剂灌肠显示为肠攀扩张和肠腔内充盈缺损。
2、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对胃石,十二指肠梗阻有较大的帮助。
3、B超检查:可见到肠腔内有强烈的食糜反流和弧形不均质的强回声带,回声带后方有递次衰减的声影。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年 第6期
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的防治:少数病人经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口服液状石蜡等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大多数仍需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数专家主张先试用手压碎肠石挤入大肠,若失败则施行肠管切开取石。若有肠坏死者则行肠部分切除术。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胃肠病学》 2002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