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芤脉

芤脉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外伤性芤脉、非外伤性芤脉
  • 相关疾病:溃疡病大出血、暑瘵、寻常性鱼鳞病、内伤发热
  • 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脉搏检查、脉律检查、脉搏波速度
  • 相关药品:裸花紫珠胶囊、肾上腺色腙片、裸花紫珠分散片
  • 相关症状:气喘、烦渴多饮、意识模糊、血虚、实火、出冷汗

1芤脉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医研究》 2007年 第8期

2芤脉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芤脉多见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芤脉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科技》 2005年 第3期

3芤脉症状诊断/鉴别

  芤脉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芤脉鉴别诊断如下: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来源资料:《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 第5期

4芤脉症状检查

  芤脉病症检查的就是血液,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抽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来源资料:《国内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0年 第3期

5芤脉治疗/预防

  治疗芤脉,患者要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是医疗与体育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它能发挥人体潜能,通过调身、调心、调息,锻炼人的精、气、神,培植和增强真气,调整身体内部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目前中西药物治疗均为被动治疗,是靠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而气功是一种主动疗法,它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节和增强自身的生理功能。练功无副作用,而且节约,随时可以锻炼。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芤脉的预防。适当运动,健肾强身。肢体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等组织运动。善养生者,在冬季更注重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 第1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芤脉症状描述
2芤脉症状起因
3芤脉症状诊断/鉴别
4芤脉症状检查
5芤脉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