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行症又称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睡行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睡行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睡行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睡行症发生率高,这说明睡行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睡行症
睡行症最多见于儿童期,发育因素在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可持续存在或**于成年期,往往与心理因素存在有关。偶尔也可**于老年人或见于痴呆的早期。许多睡行症患者有相应的阳性家族史。发作时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睡行症患者常可走出卧室甚至家门,来到不太熟悉的环境会有一定危险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或在他人温柔引导下安静回到床上。无论在发作中还是在次日清晨醒来,病人通常都无法回忆起事情经过。睡行症患者在发作中若突然被唤醒,常使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恐惧。
睡行症的发病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发育因素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睡行症
睡行症发生在睡眠后1-2小时之内,每晚只发病一次;而癫痫病的症状发作在夜里任何时候都可以发作,但多在清晨发病一夜可有多次发作。睡行症有时候自己不能控制动作,但不会有强直或阵挛抽搐;而癫痫病的症状发作常有。睡行症没有先兆,而癫痫病的症状发作常有先兆。影像学检查睡行症没什么不正常;而癫痫病的症状发作可查出脑内结构有不正常之处。多导睡眠仪和脑电图对区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睡行症出现时是高幅慢波,而癫痫患者脑电图出现的是棘波。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中的诊断标准是心理学界对睡行症的最新定义,主要包括如下五点:
1、常有睡眠中起床行走行为,通常发生在主要睡眠阶段的最初第三期。
2、当梦游时,患者脸部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梦游者也很难被强行唤醒。
3、清醒时(不管是在梦游结束后,还是在第二天早晨)患者对梦游中所发生的一切大都遗忘了。
4、当从梦游状态醒来后的几分钟内,患者心理活动与行为均无损伤(尽管醒来最初一刻,患者有迷糊与定向力障碍)。
5、梦游的起始及进行过程中没有诸如癫痫症一类的器质性因素加入。
睡行症应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分离性漫游进行鉴别诊断:
1、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该症较少只在晚上发作,且发作时,个体对环境刺激完全无反应,而且常见吞咽、搓手等持续动作。EEG可见癫痫性异常波。以上与睡行症不同。然而,并不排除癫痫与睡行症共存的可能。
2、分离性漫游。该症发作持续时间要长得多,病人警觉程度更高并能完成复杂的、有目的的行为,发作醒来时可发现在远离自家的陌生处。而且,分离性障碍在儿童中罕见;典型的发作时开始于清醒状态。以上均与睡行症不同。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睡行症
睡行症患者清醒后对夜惊发作内容完全遗忘或只有片段记忆。部分患儿在发作时,可伴夜游,即患儿起床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动作,如开抽屈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本病偶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别。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遏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遏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睡行症患儿可兼有夜惊或遗尿,这三者都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可能具有类似的病理机制,但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三者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夜游症可能是在深睡状态中,大脑呈部分觉醒时所出现的一种运动。梦游期间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话,但多含糊不清,很少能进行长时间交谈;梦游时,能够躲避一般障碍物,甚至能够自己乘车,但由于人处于一种迷糊状态,还是有一定危险的,所以较好将室内一些危险物品收藏好,以免误伤。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脑电图
事实上睡行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颇高,这些睡行症往往是想念亲人所致。家长或孩子的管教者应给孩子更多的的温暖,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减少孩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可能的话,应尽早让孩子与亲人相见,或通个电话、写封信,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消除孩子对亲人的过分思念。
睡行症的治疗:
1、厌恶疗法
马克吐温曾恶作剧式地对一个梦游者说,只要在床前撒上一把图钉,保准梦游可治好。虽然此法具有伤害性而难以叫人接受,但它很合心理治疗的原理。治疗梦游症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仍是厌恶疗法,只是施行的方式要温和得多。通过病因分析,已经知道梦游多少是一种象征性的愿望补偿,通过厌恶疗法把梦游者从梦中喊醒,打破了梦游者的行为定势,使这种下意识的行为达不到目的,那么梦游就会逐渐消退。
有一个人梦游时常把一支装有弹药的猎枪对准自己的妻子,这种危险的举动搅得生活得不到安宁。治疗方法很简单,让妻子睡床的外侧,丈夫睡内侧,这样当丈夫起床梦游时便会把妻子闹醒,这时妻子立即取来一个警笛,对着丈夫的耳朵使劲吹。警笛尖锐的声音很快将丈夫弄醒了。这样仅试过两次,患者的梦游症便被治愈了。
采用厌恶疗法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设法在患者梦游时唤醒治疗者,二是及时中断患者梦游行为。
2、精神宣泄法
从前面的病因分析可以得知,梦游是精神压抑造成的,所以要治疗梦游症状必须要做的是解除内心深处的压抑。其实要寻找梦游者的病因是非常简单的,梦游者的梦游行为十有八九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那位丈夫把猎枪对准妻子,是在梦游中借助自己的意象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如果梦游是夫妻间隐性冲突造成的,需要进行心理调整。解除患者内心深处的压抑感是治疗梦游症的关键之处。上述那位患者的妻子就必须与丈夫促膝谈心,努力解决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睡行症的预防:
1、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较好状态。
2、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
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3、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4、注意梦游时段的健康
有时候梦游会导致小孩大人患病,梦游期间较好不要打扰他们,因为有可能导致精神视力下降。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睡行症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