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口渴感丧失

口渴感丧失

  • 患病部位:头部,口腔
  • 所属科室:外科、内科,泌尿外科、肾内科
  • 细分症状:原发性口渴感丧失、继发性口渴感丧失
  • 相关疾病:尿崩症、假性醛固酮减少症、颅咽管瘤、抽搐与惊厥
  • 相关检查:胰高血糖素检查、血糖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
  • 相关药品:安宫牛黄丸、银贝止咳颗粒、阿苯片、复方鲜竹沥液
  • 相关症状:抽搐、脱水、糖尿、烦渴多饮、乏力、消瘦、拒食

1口渴感丧失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继发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的肿瘤,脑部创伤、手术、炎症引起,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而丧失口渴感。口渴感丧失可见于高血压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贫血、尿路梗阻、范科尼综合征等。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 第2期

2口渴感丧失症状起因

  原发性口渴感丧失:患者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常见的继发口渴感丧失的病因有:

  1.饮食失常过量饮水、钠摄入少,蛋白质摄入少。

  2.慢性肾衰,浓缩功能减退。

  3.电解质紊乱、低血钾、高血钙。

  4.尿路梗阻解除后利尿。

  5.急性肾衰利尿期。

  6.阵发性高血压。

  7.系统性疾病:镰状细胞贫血,舍格伦综合征,淀粉样变,范科尼综合征,肉样瘤(结节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轻链肾病等。

  8.药物:锂、地美环素(去甲金霉素)、秋水仙碱、长春碱、甲氧氟、麻醉剂、甲苯磺胺、氯磺丙脲、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呋塞米、依他尼酸、渗透利尿药、血管造影剂、环磷酰胺等。

来源资料:《食品与健康》 1999年 第12期

3口渴感丧失症状诊断/鉴别

  1.烦渴多饮:尿崩症常伴烦渴多饮,或发热,脱水,甚或抽搐。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加压素,简称AVP)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2.口干渴难忍:口干渴难忍表现为主观口渴,想要喝水,喝完后症状稍有好转,可是不久口渴如初。因此在临床上需要与口渴感丧失相鉴别。

  3.多饮:糖尿病人无法将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各种糖以正常人的水平转换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他们所吸收的糖在人体糖循环的途径中分解成了葡萄糖之后就无法再利用了,而用来过滤血液内杂质的肾脏就会把血液里的葡萄糖吸收到尿液里,然后传输给膀胱,然后排出。尿的渗透压高了,水排出的就多,当然体内需要的水分达不到时就渴,所以多饮。

来源资料:《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 第2期

4口渴感丧失症状检查

  1.血液化验: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因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口渴感丧失患者的血浆渗透压>280mOsm/L时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升高,血钠、血氯升高,血钠>150mmol/L,晚期尿素氢和肌酐可增高。

  2.尿液检查:每天尿量明显增多,而且伴有尿比重降低(1.001~1.005)、尿渗透压多在150~180mmol/L。加压素试验无反应(“不完全表现型”者可有部分反应)。

  3.外源性注射加压素治疗无效,尿中cAMP液不升高。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禁水试验可用以区别重体性、精神性、肾性尿崩症。

  常规进行影像学及B超等各种检查,可发现出生时羊水过多。静脉肾盂造影发现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膀胱扩张等。脑CT检查可发现脑组织钙化,脑电图检查可发现有异常波或癫痫样放电等。

来源资料:《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 第2期

5口渴感丧失治疗/预防

  口渴感丧失的药物治疗:具有残存AVP释放功能的尿崩症病人,可能对某些口服的非激素制剂有反应。氯磺丙脲可刺激垂体释放AVP,并加强AVP对肾小管的作用,可能增加小管 cAMP的形成,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200~500mg,每日一次,可起到抗利尿作用。吸收后数小时开始起作用,可持续24小时。氯磺丙脲可以恢复渴觉,对渴觉缺乏的病人有一定作用。此药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按时进餐可必免发生低血糖。其他副作用还有可引起肝细胞损害、白细胞减少。双氢克尿塞的抗利尿作用机理不明。起初作用为盐利尿,造成轻度失盐,细胞外液减少,增加近曲小管对水份的再吸收,使进入远曲小管的初尿量减少,增加近曲小管对水份的再吸收, 使进入远曲小管的初尿量减少,确切机理不详。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可使尿量减少50%左右。与氯磺丙尿和用有协同作用。剂量50~100mg/d,分次 服。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喝咖啡、可可类饲料。安妥明能刺激AVP的释放,也可用于治疗尿崩症。100~500mg,每日3~4次。副作用有肝损害、肌炎 及胃肠道反应。酰氨脒嗪也可通过刺激AVP的释放产生抗利尿作用,每日400~600mg有效。但此要有其他毒副作用而未广泛使用。

  继发性口渴感丧失应首先考虑病因治疗,如不能治疗者也可按上述药物治疗。

  口渴感丧失的预防: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

来源资料:《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 第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口渴感丧失症状描述
2口渴感丧失症状起因
3口渴感丧失症状诊断/鉴别
4口渴感丧失症状检查
5口渴感丧失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