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失钠性昏迷

失钠性昏迷

  • 患病部位:头部,颅脑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腺垂体分泌不足型失钠性昏迷、腺垂体功能减退型失钠性昏迷
  • 相关疾病:老年人低血糖昏迷、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癫痫、高血压
  • 相关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CT检查、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
  • 相关药品:葡萄糖注射液、肝复康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 相关症状:神志不清、无力、颅压增高、脱水、体温过低、晕厥

1失钠性昏迷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失钠性昏迷是胃肠紊乱、手术、感染等所致的钠丧失,可促发如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的危象。此型危象昏迷的周围循环衰竭特别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失钠性昏迷患者在开始应用皮质激素的最初数天内,可发生钠的排泄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原来甚低,经治疗后被提高之故。有报告在用皮质素治疗后不到1周,患者进入昏迷状态,并伴有显著的钠负平衡。此外,在单独应用甲状腺制剂,尤其用量过大时,由于代谢率之增加,机体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需要量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缺乏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甲状腺制剂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有促进溶质排泄作用,从而引起失水、失钠。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7年 第1期

2失钠性昏迷症状起因

  失钠性昏迷病因复杂,下丘脑、垂体及其邻近组织的各种病变如累及腺垂体,均可引起失钠性昏迷。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乃腺垂体受损后引起多种或单一的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发生于产后者习称席汉(Sheehan)综合征。如果病人同时存在神经垂体激素不足,则称为全垂体功能减退症(panhypopituitarism)。由下丘脑促释放激素缺乏引起的称为继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由垂体本身疾病引起的称为原发性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根据激素受累的情况可将其分为多激素缺乏型和单激素缺乏型,前者较多见,后者包括单纯GH缺乏、单纯ACTH缺乏、单纯LH/FSH缺乏和单纯TSH缺乏,以单纯GH缺乏为多见。多激素缺乏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也称为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单激素缺乏型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也称为孤立性垂体激素缺乏症。

  垂体肿瘤是目前引起失钠性昏迷最常见的原因。垂体腺瘤为最常见的垂体肿瘤。各种垂体腺瘤均可通过压迫正常的垂体组织及垂体柄而致腺垂体功能减退。无功能腺瘤激素高分泌症状不明显,起病潜隐,最易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其他垂体肿瘤及垂体邻近组织的肿瘤等也可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这些肿瘤包括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皮样囊肿、神经节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鼻腔神经胶质瘤(esthesioneuroblastoma)、肉瘤、脂肪瘤、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胚胎细胞瘤等。

来源资料:《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 第5期

3失钠性昏迷症状诊断/鉴别

  引起失钠性昏迷的原因较多,对于失钠性昏迷患者,详细可靠的病史可明确病因诊断。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既往有无高血压病、癫痫、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近期有无外伤、感染、用药中断或服用过量药物、生气、发热、中毒及同食等情况。询问病史对于诊断失钠性昏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故应引起重视。

  失钠性昏迷的鉴别诊断:

  1.低血糖性昏迷:其原因可能是自发性的,即由于进食过少或不进食,特别是在有感染时易于发生,或是胰岛素所诱发的(作胰岛耐量试验或使用胰岛素治疗食欲不振),或因高糖饮食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引起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而致低血糖。低血糖性昏迷患者由于皮质醇不足,肝糖原贮存减少,生长激素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加之甲状腺功能减低,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所以在平时空腹血糖即较低,一旦遇有上述情况,即易导致低血糖昏迷。此种类型的昏迷最为常见。发生低血糖时病人软弱、头晕、目眩、出汗、心慌、面色苍白,可有头痛、呕吐、恶心。血压一般较低,严重者不能测得。可烦躁不安或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腱反射初亢进后消失,划跖试验可为阳性,可有肌张力增强或痉挛、抽搐,严重时陷入昏迷。

  2.感染诱发昏迷:病人因缺乏多种激素,主要是缺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素,故机体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感染。在并发感染、高热后,易于发生意识不清以致昏迷、血压过低及休克。由感染引起的意识丧失大多是逐渐出现的。体温可高达39~40℃,脉搏往往不相应的增速。血压降低,收缩压常在80~90mmHg以下,严重时发生休克。

  3.镇静、麻醉剂所致昏迷:患者对镇静、麻醉剂甚为敏感,一般常用的剂量即可使患者陷入长时期的昏睡以至昏迷。戊巴比妥钠或硫喷妥钠、吗啡、苯巴比妥及哌替啶可产生昏迷。接受一般治疗剂量的氯丙嗪(口服或肌注)后也可出现长期昏睡。

  4.低温性昏迷:部分病人在冬季即感到神志模糊,当暴露于寒冷时,可诱发昏迷,或使已发生的昏迷更加延长。此类危象常发生于冬季,起病缓慢,逐渐进入昏迷,体温很低,用普通体温计测温不升,须用实验室所用温度计测量肛温,才知其低温程度,可低达近30℃。

来源资料:《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 第8期

4失钠性昏迷症状检查

  失钠性昏迷正确的检查和及时的抢救有助于对病情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临床上对失钠性昏迷程度的评定,常须用心观察,不同阶段的反复检查比较,才能及时获得患者的病情资料,这对指导抢救,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检查失钠性昏迷采取测定下丘脑、垂体与靶腺的激素以及有关的生化效应和激发试验,有助于了解相应腺体的储备能力,有利于明确失钠性昏迷的诊断,可按具体情况适当选用。生长激素(GH)测定,正常人在基础状态(清晨空腹、起床前)下,血清GH的浓度以2岁内较高,平均为8ng/ml(RIA法),2~4岁为4ng/ml,4~6岁为1~3ng/ml,与成人相仿。成人的GH空腹正常值为1~5ng/ml。垂体性侏儒的GH基础值可测不出,但GH于受饥饿、运动等的影响后波动较大,一天中相差亦很大,宜进一步作激发试验。

来源资料:《新医学》 1995年 第4期

5失钠性昏迷治疗/预防

  失钠性昏迷患者的重要治疗是找出导致失钠性昏迷的原因,针对主要疾病进行病因治疗。感染性疾病所致失钠性昏迷须及时有效地给予抗感染治疗,内分泌和代谢性障碍所致失钠性昏迷须针对其特殊病因进行治疗,外源性中毒所致失钠性昏迷须采取特殊的解救措施。脑肿瘤、脑脓肿和某些脑出血所致的失钠性昏迷,及时施行脑外科手术治疗,常可使昏迷思考转为清醒。故抢救昏迷患者,应尽早、尽可能地明确病因,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我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特别是平时要多吃含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类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 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抵抗疾病的侵扰,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失钠性昏迷发生发展,延长寿命 ,保障营养。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失钠性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来源资料:《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4年 第5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失钠性昏迷症状描述
2失钠性昏迷症状起因
3失钠性昏迷症状诊断/鉴别
4失钠性昏迷症状检查
5失钠性昏迷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