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

  • 患病部位:上肢,肩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理疗科
  • 细分症状:刺激性、变性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
  • 相关疾病:弹响肩胛、高血压、瘫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颈椎病
  • 相关检查:颈部MRI检查、肌电图、缓冲液、臂丛牵拉试验、颈项强直
  • 相关药品: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氧氟沙星眼膏、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
  • 相关症状:手臂发麻、面部闪电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右腿麻木

1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是颈椎病所引起的症状之一。

  而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年 第4期

2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为颈椎病的病症。而颈椎病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来源资料:《国内内镜杂志》 2005年 第11期

3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1、颈型:

  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②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

  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为了方便治疗疾病,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应与其他疾病鉴别:

  肩部牵涉痛:因内脏疾病,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症状出现比较缓慢,钝痛,或不适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经走向,区域模糊,痛感模糊。

  持续性剧烈的肩痛:持续性剧烈的肩痛,常由于肩关节脱位引起。有明显的外伤史。

  肋间肩胛带疼痛:椎间盘突出可挤压根管神经出口处的脊神经根以致引起肋间肩胛带疼痛。肋间肩胛带疼痛是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临床表现。

  肩胛放射性疼痛:放射性疼痛:即疼痛呈放射性传导,而且传导性的疼痛会从肢体的近心端(靠近心脏侧)向远心端放散,犹如串电感。这就是说病变不是发生在肢体的本身, 而是在颈, 胸, 腰部的脊髓中枢或是在某个大的神经中枢或神经干部位上。上肢放射性痛表明病变在颈部或肩部的神经丛。

  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肩周区弥散的钝痛及放射痛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表现。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有学者认为本征占所有肩痛患者的1%~2%。

来源资料:《国内康复医学杂志》 2006年 第3期

4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检查

  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可以根据其主要症状进行诊断和检查。

  因此,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的相应检查如下: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这称为Eaten试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来源资料:《中医研究》 2008年 第4期

5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治疗/预防

  治疗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而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为了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的预防,以下几项预防可以借鉴:

  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5.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6.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来源资料:《中医外治杂志》 2008年 第3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描述
2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起因
3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诊断/鉴别
4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症状检查
5肩部或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