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幻觉:临床是最常见,幻听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彩虹质的声音。如讲话声、歌唱声无线电广播声。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声音常比较清晰,能清楚地辨别是男是女,熟识的或陌生的以及明确的旨出声音所在地点。
2.视幻觉:幻视也较常见。内容可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也比较模糊。幻视中所出现的形象可以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色、场面等。
3.嗅幻觉:多见的是一些使患者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食品、烧焦物品、化学药品的气味。幻嗅往往与其它的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患者可表现为掩鼻动作或拒食。
4.味幻觉:患者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怪地味道,因而拒食,也常与其它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而出现。
来源资料:《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第五章 知觉障碍 第二节 幻觉
下列因素与幻觉的产生有关:
1.强烈的情绪因素:如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产生与自罪妄想内容有关的幻觉。
2.暗示:如癔症患者可产生的幻想幻觉。
3.感觉剥夺:如老年性耳聋、实验性精神病。
4.脑器质疾病:如颞叶癫痫。
5.催眠期及觉醒期幻觉。
6.意识障碍。
7.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
来源资料:《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第五章 知觉障碍 第二节 幻觉
鉴别诊断
听幻觉
(一)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为语言性幻听,一般意识清晰时出现。表现为:①争论性幻听:有两上或更多的人声进行争论或议论,用第三人称评论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②评论性幻听:幻听的内容是对患者加以叙述或评论。③读心症:患者听到的声音正是他的思想。在幻听支配下可出现伤人、损物、自伤及自杀行为。
(二)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多为言语性幻听,向病人重复讲话或短语,内容多为贬低,嘲笑或催促命令患者结束自己的生命,如“你是坏人,应该自杀”,“跳楼、跳楼”等。在其支配和影响下患者可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三)躁狂症(mania):多发生于急性躁狂或谵妄性躁狂,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幻听,一般与心境协调一致,内容较简单,多是诉说患者有特殊本领或权力。
(四)癔症:在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意识范围缩小的情况下,可出现生动的听幻觉,内容多具体,常具有恐惧色彩。如××已死去的人在旁边与之交谈,且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五)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 mental disorder):在强烈的心理社会刺激影响下,可出现幻听,且多有轻度意识障碍,提示急性起病,其特征是内容简单,多为继发性,且与心理因素有关系。有时受幻听的影响,患者可出现冲动性行为。动作杂乱无目的,不易接触。
来源资料:《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第五章 知觉障碍 第二节 幻觉
意识障碍引起幻觉的检查:
1.确定是否有意识障碍。
2.确定意识障碍的程度或类型,常用的方法有
(1)临床分类法 :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加以判断。如呼吸其姓名、推摇其肩臂、压迫眶上切迹、针刺皮肤、与之对话和嘱其执行有目的的动作等。
(2)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法:本法主要依据对睁眼、言语刺激的回答及命令动作的情况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诂的方法。
3.确定意识障碍的病因。
4.意识障碍的诊断程序
(1)重点检查神经体征和脑膜刺激征:注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巩膜、面容、唇色、口腔及耳部情况、呼气的气味等。
(2)实验室检查:如血象、静脉血、尿液、肛指、胃内容、胸透、心电图、超声波、脑脊液、颅部摄片、CT及MRI等。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new/201405/wy201405221816.shtml
强迫症引起幻觉的治疗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理想的治疗模式是对患者同时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剂主要有氯米帕明(氯丙米嗪)的疗效较为肯定。在治疗强迫症时,氯米帕明用量一般为50~300mg/d.SSRIs类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药物均对强迫症状有效。一般用量氟伏沙明、舍曲林为 50~300mg/d,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20~80mg/d。
2.心理治疗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基础上,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中,常用的是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在暴露与患者所担心的情景中,然后阻止患者安全性行为的出现。同时对患者的认知缺陷或错误的病理信念进行纠正。
强迫症的预防
应对病人工作与生活安排得紧凑而有规律,鼓励病人多参加文体活动,可以转移其对症状的注意力,以利症状的改善。对具有强迫个性者,应努力克服个性缺陷,培养兴趣爱好,生活安排丰富多彩,可起到预防本病发生的作用。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web/xinlihuli/ge1408134705.s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