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α和β受体,但结合能力有所不同。肾上腺素可以与α受体及β受体结合,且作用都很强。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受体结合,也能与β1受体结合,但与β2受体的结合能力弱。由于心脏和血管中的α受体和β受体分布是不均一的。心脏主要是β1受体;皮肤、肾脏、脾、肠胃等器官α受体占优势。骨骼肌、干、冠脉血管β2受体数量占优势。因此,肾上腺素可与心脏β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兴奋传导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肾上腺素使以α受体为主的血管收缩,但使以β2受体为主的血管舒张,故对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大。去甲肾上腺素对β2受体的作用弱,因此它主要作用大多数血管的α受体,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动脉血压升高。
心血管科组成
心血管是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心 心是推动血流的动力器官,分为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心血管系统[1](二)动脉 (二)动脉 动脉是将血液带出心脏的血管。 (三)静脉 静脉是将血液带回心脏的血管。 (四)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管径极细、管壁极薄的血管。
心血管科简介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心脏是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而运输血液的管道系统就是血管系统。一个成人的毛细血管总数在300亿根以上,长约11万公里,足可绕地球2.7圈。血液循环。
1、心脏
心是推动血流的动力器官,分为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2、动脉
动脉是将血液带出心脏的血管。
心血管
3、静脉
静脉是将血液带回心脏的血管。
4、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与静脉之间管径极细、管壁极薄的血管。
血液由心室出发,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称血液循环。又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属支→主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心血管科病因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大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总称,包括冠心病(CHD),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周围血管病(PVD)。CVD的定义也包括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由于风湿热对心脏造成的损伤)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CVD与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卒中都有联系。
心血管疾病五大危险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在内的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即脂肪物质(如胆固醇,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在供应心脑的动脉血管壁的慢性沉积。堆积物形成局部损伤或粥样斑块。随时间推移,这些局部损伤逐渐增大增厚,致使血管管径变细,减少了通过血管的血流量。血管也变得僵硬,弹性降低。
研究表明,全球大约75%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传统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包括肥胖,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吸烟。在发达国家至少三分之一的CVD是由以下5种危险因素之一造成的:烟草,酒精,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
心血管科诊断技术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动态心电图检测仪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是近10年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监测高血压的技术,有助于了解患者接近真实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及患者血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
因为可以连续24小时甚至72小时记录日常生活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筛查心律失常事件高危患者、评价药物或起搏器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还可以记录到常规心动图不易记录到的心肌缺血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运动负荷试验
是目前对已知或可疑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无创检查手段。该试验与一些具体的检查方法结合,如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运动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无创检查手段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血管超声技术
体表Doppler技术在检测心脏各房室大小、室壁运动、血流速度和心脏功能方面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和心瓣膜病的最方便、最安全和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近10年来,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磁共振仪
是核医学检查手段近年来进展较快的一个方面。因为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和敏感性高等优点,成为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临床常用的有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该技术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态学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被称为分子显像或生化显像技术。在明确心肌缺血部位和范围、评价存活心肌和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方面有重要价值。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CT冠状动脉成像和心脏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是1998年以来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进展最大、最快的一个方面。对于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
是近年来心血管影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用来评价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存活心肌和心功能改变情况。
有创检查手段
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和介入治疗成为大多数患者优先选择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2、冠状动脉内超声和冠状动脉
内多普勒血流测定 冠状动脉内超声能精确地分辨血管壁的结构和对冠脉内斑块进行定量和定性诊断。近年来,该技术在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和研究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用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血液动力学功能。
3、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技术
是目前研究心脏生理性和病理性电活动规律、评价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最可靠的检查手段,能够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提供最有指导价值的信息。
心肌标志物检测
血液中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心肌标志物是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cTn),其增高幅度与心肌缺血损伤的面积相关,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心血管科疾病预防
据悉,目前,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天有7200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占死亡人数的45%以上。世界上许多医学家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中,遗传占15%,个人生活方式导致高血脂、高血粘、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聚集积破坏占60%。事实上,心脑血管病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脑栓塞)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脑栓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并非难事。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掌握发病的规律。这些疾病易在夜间发生或在早上起床时加重。,而且往往比白天发病更为危险,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觉。早上6点至10点,医学上叫做魔鬼时间。起床后人体的耗氧量是睡眠时的1-2倍,特别容易因体内缺氧,突发脑中风,脑梗塞、心肌梗死等意外。睡觉时,血流变慢,容易产生血栓,使大脑缺血缺氧,发生脑梗塞。大多数“缺血性脑梗”都发生在深夜。同时胸闷,心慌,喘不上气,肢体麻木、这都可能是心脑血管早期病变的先兆。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与身体内积“毒”有着重要的关系。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狭窄、脑血栓都是由于体内积毒造成的,而且这些毒素大多数都是酸毒。由于人体内存在大量的活性氧,它象幽灵一样游荡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中,为了自身的稳定,自由基就从其他的原子中偷来一个电子,使细胞出现一个个的洞或损伤,此现象叫做“氧化”。人体如果不能有效抗“氧化”,过氧化物自由基就会越来越多的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心脑血管狭窄,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压升高、脑溢血等意外。
心血管科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这两种情况其实是同一疾病病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主要发生在腿部。当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时,便发生了肺血栓栓塞症,即肺栓塞。由深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可以危及生命。
然而,VTE却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久坐、久站的人所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占该病全部数量的一半左右,应特别注意。当发现双腿肿胀、下肢沉重走不动路时,要当心是否出现了静脉血栓栓塞,应及时到心血管科就诊。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血液抗凝及物理按摩治疗,少数严重的病人需要外科介入治疗。当症状缓解时,也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虽然消肿了,但血栓有可能仍然存在或形成。因而,有的患者抗凝治疗需要一两年,有的则需要终生抗凝。
VTE的危险因素还有:高龄(>75岁)、癌肿、VTE史、慢性肺病、肥胖、静脉曲张、血管胶原病变、遗传性易栓症、慢性内脏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谢疾病等。
心血管科护理常识
先天性心血管病护理常识
1、保证病房温暖,体检或进行护理注意关好门窗保暖,防止感冒,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2、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的饮食,增加体质;
3、如已患肺炎,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抗生素,彻底治疗;
4、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
5、对限制活动的病人作好相应护理,如皮肤、口腔卫生等;
6、对病情平稳的病人指导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7、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时,观察有无菌群失调;
8、限制探视,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无菌操作,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除上述护理外,生活护理也不可忽视。预防在于注意妊娠卫生,防治与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本病。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