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症状表现
抽动症专家表示,儿童抽动症 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生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一、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
二、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临床分类
急性单纯性
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症状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及转移部位。多在12岁前发病,最多见的是眨眼。症状持续2周~1年即可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
慢性单纯性
15岁以前发病者多,成人少见。也有的是延续成年,慢性单纯性抽动症表现为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无过多的变化。持续时间很长,可终身存在。
亚急性或持续性
可见于儿童期、青春期。单纯性者,一组或两组肌肉抽动持续1年以上,至青春期自然消失。多发性抽动有发声者,至青春期症状是否消失不一定,此要与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相鉴别。
多发性抽动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以上分型并不完全,特别是第3型和第4型之间有些混乱。因此此处仍将“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单独予以讨论。
抽动症危害
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抽动症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及格,甚至留级。给孩子及家长都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影响孩子的将来升学。
专家介绍,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归结四点:
一、引发学习困难。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日久则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
二、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三、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国内已故的优秀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这点很重要。
四、记忆与注意缺陷。专家用儿童神经心理成套量表测试30例抽动症患儿,提示有空间记忆力缺陷,专家通过进行事件相关听觉诱发电位及测验发现,抽动症患儿特殊注意缺陷及视觉注意广度损害。
且有研究表明,抽动症至少有30%出现秽语症。严重者还会出现模仿动作、模仿和重复语言、强迫动作 或猥亵行为。这种疾病对儿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一般抽动症的儿童不会影响智力,但是生活上却遭受很大的影响。
抽动症病因
以下列出的一些主要因素可引起儿童抽动症,这些因素是:
⒈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⒉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⒊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⒋环境因素:经常受同学欺负、多处于吵杂、烦闷的环境。
⒌心理因素:典型强迫症、闭锁心理、过于活跃、过激、性格过重。
⒍其他:如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脑部的轻微损伤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抽动症易发部位
抽动症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抽动,但其易发部位不尽相同。国外有人总结六百多例抽动患者抽动症状终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
单纯抽动:单纯面部抽动占 93.1%
头颈部抽动91%
上肢抽动者 68.6%
下肢抽动者40.7%
躯干部抽动者46.5%
单纯发音抽动者 98.5%
复杂运动抽动者68.5%。
受累最多的易发部位是头颈区。
抽动症鉴别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临床诊断
⑴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⑵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⑶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⑷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⑸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遏制
⑹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⒈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⒉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⒊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遏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⒋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抽动症治疗
中西医治疗
西医、中医都开展了针对抽动症的治疗,传统治疗以精神类药物、中药药物为主。精神类药物虽能暂时控制症状,但副作用相当大,如食欲减退、失眠、头痛、腹痛等,长期服用还易产生药物依赖,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形成长不高、记忆障碍、人格改变和精神综合症;中药虽相对安全,但疗效仍不确切,常以补药为主,容易导致儿童过早性发育。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西医: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神经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但其相应副作用较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等,严重者可影响继续治疗,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遏制多巴胺合成及消耗多巴胺作用的药物四苯嗪在部分病人亦有较好效果,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药理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亦有明显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无法抵消,只好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除了药物治疗抽动症外还有物理治疗的方法,一种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另一种是经颅磁电刺激术(TMES),这种方法是通过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来完成的,它是通过磁场和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和抽动症症状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如内啡肽、已酰胆碱,这些激素参与调节人体多项生理和心理活动,能够全面改善多动和抽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易激惹、活动过度等表现。
中医:
抽动症多发生在脾虚或脾肾两虚型孩子身上。脾虚,表现为消化吸收不良甚至面黄肌瘦,或虚胖甚至腹部隆起;肾虚,表现为尿频、遗尿、便秘或便稀、牙齿发育不好等。
脾肾两虚型儿童抽动症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与饮食营养太好、生活过度安逸有关。摄入的食物营养太丰富,运动量又太少,导致体内积聚痰饮水湿,需要脾付出更多的能力去燥湿,导致脾虚。脾运化全身水分的能力减弱,又导致人体虚胖、增重、懒动,情况又进一步恶化,身体就要调动元气(肾阳)去化湿,导致身体阳气虚弱,阳气不能很好地推动气血运行,经络壅塞,脉搏也变得迟缓。阳气虚弱,精神就不能内守,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时经常走神;阳气虚弱,肾水也不能上行,眼干则挤眼、眨眼、转眼、翻眼,咽干则发声;阳气虚弱,则身体各部位,面部、颈部、四肢,甚至是胸部、腹部,都可能自发产生抽动,本能的目的是鼓荡阳气,用以化开各部积聚的水湿,这是一种本能的自保行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患抽动症的孩子以虚胖型居多,他们大多身体呈冬瓜体型,平时虚汗连连。少吃肉、多运动,是康复的要点之一。
也有少数的抽动症患者是瘦型,主要是脾虚型,虽未引起虚胖,却传感到肺,经常感冒、咳嗽,有的患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哮喘;肺又主皮毛,于是皮肤经常过敏、溃烂、流湿,长期难愈,还有的患有神经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虽然是瘦型,但还是要调动元气化湿,继而又引发肾虚,抽动症还是要找到他,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都有可能产生。
冷饮冷食可能会诱发或加剧抽动症,这一点值得家长重视。
有的抽动症儿童伴发拔毛癖、癫痫、精神分裂、偏头痛、腹痛、多动症、睡眠障碍等。有的抽动症儿童同时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比同年龄儿童幼稚,话多,任性,喜欢反复提问、明知故问或自问自答,抢夺,不会协商等,但是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得很聪明,这一点很容易迷惑家长对于他们的认知。此类病号治疗的重点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抽动症反而成了次重点。
中医治疗要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通过调整阴阳,增强体质,标本兼治。治疗措施主要有按摩、针灸、拔罐、经络导平、中药等。按摩是指内科按摩;针灸与按摩作用基本相同,但是有痛苦,对儿童使用比较困难;拔罐、经络导平也是针对穴位起作用;中药则是以补肾固本、平肝熄风为主,并辅以镇静安神。
五步四维疗法
五步四维疗法是一套集测、诊、医、调、辅五步,中医、生物、物理、心理四维的系统化、个性化诊疗方案
由于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且临床分型较多,查准病因并开展全面治疗,成为攻克疾病的关键。
国内儿童医学研究中心青岛临床基研发的“五步四维疗法”是对多动、抽动症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最新成果,该疗法将现有临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套个性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复模式,实现了多动、抽动症系统化全面治疗。
“五步四维疗法”彻底扭转了多动、抽动症治疗技术零散、疗程不规范的弊端,解决了多动、抽动症治疗难题,改写了抽动症易复发的历史,成为迄今为止多动、抽动诊疗最全面、规范的康复体系。[2]
生物医学治疗
国内已经把儿童健康和成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所以,生物医学的“绿色--微创--非侵害性”首先应用于与民族未来息息相关的儿童医院,比如北京医院等国内优秀的专业研究儿童疑难杂症的医学机构已经全面引进生物医学技术,通过 肝、肾排泄从而增加肝、肾功能的损害,部分治疗中的兴奋剂、抗精神类处方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伤害,使“绿色医疗”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国内部分优秀儿童医院的生物医学临床应用,表明国内的儿童的健康保护事业和儿童疑难病的治疗已经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
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症
用行为疗法的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控制抽动是有效的。习惯颠倒训练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例如,对于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者,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作抽动时,训练他收缩相应肌肉,这种操作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防止和阻断抽动,从10例一组的研究看,结果抽动的频度减少93%。由于病例较少,其结果仅供参考。行为疗法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又无药物的副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配合应用。
按摩法治疗抽动症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4个月,无复发。
食物疗法
⑴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食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⑵鲜鱼清蒸: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⑶莲子百合粥:上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晨1次,有补脾肾、安心神之功。
⑷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莲子百合粥:莲子 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食疗食谱
1、蜜炖木瓜汤
原料:木瓜100克,蜂蜜30克。
做法:木瓜洗净,加蜂蜜30克,水适量,蒸30分钟,去木瓜,分次饮汤,7天一个疗程。
说明:具有缓解肌肉抽动,适用于肌肉抽动尤以腹肌抽动,喉间异声的抽动症患儿。
2、百合鸡子汤
原料:**两个,百合60克
做法:百合60克,用水浸泡一夜,取之加水3碗,煎煮2碗,然后取**2个,去蛋白,蛋黄捣烂,倒入百合汤中拌匀(慢火煮),再加白糖或冰糖适量。分2次,1天内服完。
说明:具有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的功效。原治癔症,现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伴心脾不足,心神失宁,症见抽动,少眠的患儿,疗效尚佳。
3、百合银耳羹
原料:百合50克,去心莲肉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
做法:百合,莲肉加水适量,煮沸,再加银耳,文火煨至汤汁稍黏,加冰糖,冷后即可服用。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阴虚火旺,抽动兼见脾气急躁、大便偏干等症的患儿。
4、百合芦笋汤
原料:百合50克,罐装芦笋250克,鸡汤500毫升,盐、味精适量。
做法:先将百合放入温水浸泡,发好洗净,加鸡汤500毫升,加热烧12分钟,再加入芦笋,煮开后加盐、味精,即成。
说明: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症见心烦少眠,好动难静,记忆力减退的患儿。经常服用,有改善睡眠的作用。
5、莲子猪心汤
原料:莲子肉30克,猪心一副。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猪心洗净切片装入光波饭煲中,加入莲子肉,放入光波炉中,用中火炖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即成。佐菜佐餐服食,每日晚1次。
说明:益智安神,补血养心,适用于心神不宁,惊悸怔仲,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