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会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做病态。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无论是长时期或短期流口水,都会使两侧口角发生糜烂,下颌部皮肤经常浸渍着口水,皮肤发红,形成湿疹或表皮破损溃烂,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睡觉流口水:有些人在夜间睡觉时会流口水。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总量为1000~1500毫升,即使在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每分钟能分泌0.5毫升唾液,因此在人们睡眠时仍有少量口水不停地分泌出来以滑润口腔黏膜以保护牙齿。
1、维持身体和环境的清洁
父母如果担心因口水而引发细菌感染,可在宝宝口水流出嘴角时,用纸巾轻轻擦拭干净。平时也可以让宝宝穿上防水的围兜,或是将小纱布巾系在宝宝的颈部、衣领处,当围兜和纱布巾脏了,妈咪再解下来清洗即可。这样一来,既可避免宝宝因口水流不停而患湿疹,又能减少更换衣服的频率,爸爸妈妈也不用疲于清洁宝宝口水弥漫的现场!此外,冬天天气寒冷,宝宝比较不会抗拒使用这些用品,这些是便宜又使用的照顾小帮手呢。
2、嘴唇周围的照护
宝宝口水太多,又没有适时的清理,口水便会沿着嘴角,蔓延到下巴、脖子、前胸,造成湿疹和种种过敏反应。父母应先带着孩子给医生诊断,视个别症状开立适合的类固醇药膏。年幼的孩子喜欢东舔西舔,翻坐不停,为免发生误食药膏的意外,白天家长可先为他擦掉嘴角、身上的口水,然后晚上趁他睡着的时候,在患处擦上薄薄的一层药膏和凡士林,作为肌肤的防护膜,加速其痊愈的时间。
3、勤洗手、保健康
妈咪除了注意宝宝的嘴角,也不能忽略他可爱的小手。6-7个月大的宝宝,虽然还不能到处爬,但双手已经有一定的活动力了,常常会抓住身旁的东西,然后放到嘴巴乱咬一通,形成口水滴落玩具rarr;玩具沾染地上灰尘rarr;宝宝抓着玩具放在嘴巴的恶性循环,所以妈妈要勤替宝宝洗手,整理宝宝活动环境,并且定时把这些玩具大清洗一番。到了宝宝8-9月时,他会到处乱爬,随便乱抓东西,这时妈咪就要扩大家里的清洁范围。尤其是口水会相互传染,家中如果有一个以上的婴幼儿,彼此都需要再增加洗手的次数,确实做好环境卫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