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外露主要是指牙龈出现萎缩的现象,出现的表现,同时有牙缝变大,牙体变长和牙齿松动。牙根外露,出现牙龈萎缩常使裸露了的牙极对冷热的温度变化及酸性食物等异常 敏感,经常出现刺激痛。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trpvvxcxx6ppeuiw6w6rcr3x_1.html
牙根外露又称为牙根暴露,导致牙根暴露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生理性牙周萎缩,其次是病理性牙周萎缩。牙根暴露会随着牙周萎缩的加重而进一步发展,致使牙齿倾斜、松动。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Info/News/437/43795.htm
牙根外露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牙槽突型:牙槽突型病变从牙槽突开始破坏骨质,严重者牙齿完全埋没于软组织中,牙齿松动、脱落,牙龈出血等呈现‘漂浮’征。有的骨质破坏广泛,边缘模糊不清,类似恶性肿瘤的改变。
牙脱位:在较大暴力的撞击下,可使牙部分或完全脱位,由于牙周膜撕裂,甚至从根尖孔进入牙髓的神经血管束也撕裂,临床上出现牙松动、倾斜、伸长和疼痛,妨碍咀嚼。牙完全脱位,则牙脱离牙槽窝,或仅为软组织连接,常同时伴有牙龈撕伤和牙槽骨骨折。
牙移位:当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固定牙齿的牙槽骨到破坏,牙齿往往向被破坏较严重的一侧倾斜移位。如果病情较轻时,牙槽破坏不多,牙齿无松动,在控制牙周炎后可通过正畸使牙齿复位。如果病情严重,牙槽骨破坏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1/2,牙齿松动,则无法令牙齿复位。
牙齿异常:人类牙齿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过程中,机体内外各种不利因素作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造成不同类型的发育异常,如牙齿萌出异常,数目异常,形态异常和牙齿结构异常。
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牙体变长和牙齿松动。由于牙根部是没有牙釉质保护的,暴露在口腔酸腐蚀的牙根还会很容易出现牙本质过敏引起疼痛。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牙根外露
牙周病引起牙根外露的检查项目如下:
1、血液常规检查: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2、X光摄片检查:摄片在诊断工作中占重要位置,与透视比较有以下优点。
(1)受检部位的影像长期保留在胶片上,可供分析、讨论及复查对照。
(2)可作为科研资料保存。
(3)摄片可显示微细结构,如2mm以上的早期病源较透视清晰。
(4)摄片能够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并使病人接受X线量较少。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决定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防止抗生素滥用、错用的情况。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牙周病
牙根外露的治疗:
最新的生物疗法通过生物技术提取出的营养元素,能令牙龈直接吸收而无须经过消化,迅速恢复萎缩牙龈的营养代谢功能,使萎缩的牙龈膨胀再生,重新紧密包裹牙根。
牙根露出是由于牙龈长期营养不良出现萎缩而造成的,因此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牙黄金几个月,就能看到牙龈再生、牙根外露明显改善的效果。
牙根外露的预防:
1、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保健牙刷,并且采用竖刷法,避免用力横刷牙齿,以防刺激牙龈造成出血,长时间的刺激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萎缩、牙根的暴露。
2、养成使用牙线的口腔卫生习惯:利用牙线清除牙缝和牙龈沟内食物残渣是比较好的办法。
3、避免偏侧咀嚼:防止牙周组织废用性退缩。
4、对于病理性牙龈萎缩:尽量减少牙结石、牙菌斑、食物残渣在口腔中的长期存在,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牙周组织的不良刺激,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养成定期到医院洁牙的习惯。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牙根外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