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脸部疼痛

脸部疼痛

  • 患病部位:头部,面部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感染性脸部疼痛、物理性脸部疼痛
  • 相关疾病:化脓性腮腺炎、颞动脉炎、颞下间隙感染、慢性上颌窦炎
  • 相关检查:三叉神经的面部感觉检查、脑神经检查、三叉神经检查
  • 相关药品:喉疾灵片、重楼解毒酊、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
  • 相关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感、间歇性寒颤、关节疼痛

1脸部疼痛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脸部疼痛是指在脸部的一边或者双边疼痛,或者额头处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钝痛,也可以是波动痛,还可能是非常强烈的刺痛。面部疼痛或痉挛,一般没有生命攸关的威胁,但痛者却十分痛苦,即使能忍住疼痛,表情麻木不自然。面部疼痛通常由局部组织感染或炎症引起,肌肉发炎是最为人所熟悉的脸痛原因,也叫颞颌关节异常。其次三叉神经炎,带状疱疹等。有的是隐隐的跳痛,有的是剧烈的刺痛,表现出的病症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健康问答》 2006年 第5期

2脸部疼痛症状起因

  面部疼痛通常由局部组织感染或炎症引起,有的是隐隐的跳痛,有的是剧烈的刺痛,表现出的病症不太一样。肌肉发炎是最为人所熟悉的脸痛原因,也叫颞颌关节异常。其次三叉神经炎,带状疱疹。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国全科医学》 2007年 第2期

3脸部疼痛症状诊断/鉴别

  1.三叉神经炎:这种疼痛会沿着双颊的三叉神经走向而发展,疼痛一般比较剧烈。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突发性的严重面部疼痛。它可以由非疼痛性的刺激(如:刷牙、吃东西、触摸脸颊等)而产生。脸部的疼痛神经共可分为上支(眼支),中支(上颌支)及下支(下颌支),而以中、下支最易受到影响。此疾病常见于女性患者,且右侧脸较多。

  2.颞颌关节异常:这种情况是最为人所熟悉的脸痛原因,是肌肉发炎所引起。

  3.若在面部的一边由眼到鼻子当中的部位有疼痛感,伴有流泪和流鼻涕,可能是群集性头痛的表现,这是周期性偏头痛的一种类型。如果反复出现,则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正确使用药物镇痛。

  4.若是太阳穴突然发生跳痛,有可能是颞动脉炎,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视力。

  5.若感觉眼睛及颧骨附近软肿并有钝痛,可能患鼻窦炎,这可能是头颅内空气腔黏膜的炎症引起疼痛。 

来源资料:《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 第16期

4脸部疼痛症状检查

  脸部的疼痛神经共可分为上支(眼支),中支(上颌支)及下支(下颌支),而以中、下支最易受到影响。脸部的一边或者双边疼痛,或者额头处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钝痛,也可以是波动痛,还可能是非常强烈的刺痛。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健康伴侣》 2010年 第1期

5脸部疼痛治疗/预防

  1.饮食要有规律,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板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

  4.情绪稳定,不宜激动,尽量避免触及疼痛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来源资料:《中国全科医学》 2007年 第2期

6脸部疼痛缓解方法

  牙槽突型的预防方法

  本病的治疗以全身抗结核及营养支持疗法为主。在病人全身情况好转,病变局限或死骨形成后可考虑行颌骨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后仍应继续使用链霉素、异烟肼等抗结核治疗,可采用全身用药或局部交替注射等。治疗3~4个月以达痊愈为止。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脸部疼痛症状描述
2脸部疼痛症状起因
3脸部疼痛症状诊断/鉴别
4脸部疼痛症状检查
5脸部疼痛治疗/预防
6脸部疼痛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