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胃酸、感冒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中医讲口酸,多因肝热上犯,或肝热乘脾,宿食停积所致。肝热上犯,治宜疏肝泄热,用小柴胡汤、当归龙荟丸等方。肝热乘脾,左金丸加神曲、龙胆草等;宿食停积而见口酸嗳腐,以消积导滞为主。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如有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可能是肝郁脾虚。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 第1期
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如有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可能是肝郁脾虚,可吃些健脾养肝的药。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 第2期
诊断口酸相关性疾病,病人的症状非常重要。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据其主诉症状医生就可以确诊了。其次是胃镜检查,不仅可以取活组织检查,甄别各种类型胃病,甚至胃癌,还可以进行止血等各种治疗。对病情较为复杂,或是经过抗幽门螺杆菌、抑酸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还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24或48小时食管pH值检测、24小时胃pH值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口酸的相关鉴别: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让人们充分享受美食。然而,如果你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就得小心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但是症状会很多相似之处,口酸需与以下症状鉴别:
(1)口酸: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这种情况是因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过多引起。常见人群: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口甜:又称“口甘”。即使喝白开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因而口内也有甜味。
(3)口苦:人体单独能产生苦味的器官是胆,若感到口苦,即可认为是肝胆出了问题,多见于肝胆急性炎症。常见人群:常吃燥热的食物者、癌症病人。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会也感到口苦。
(4)口辣:自觉口辣的人舌温可能偏高,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之间,口辣者有时可达36℃以上。中医认为,口辣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热。常见人群: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
(5)口咸: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是肾液上泛引起的,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症状。常见人群: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患者容易感到口咸。
(6)口淡: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起点阈值普遍升高。常见人群: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而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内分泌疾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的病人。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7)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值降低,唾液腺分泌减少,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常见人群: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容易患有口涩现象,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8)口香:口中自觉会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常见人群: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来源资料:《口腔正畸学》 2001年 第2期
口酸的相关症状检查,一般口酸患者常见的人群,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口腔内窥镜或口腔X光片检查,可发现大多属于肝胃不和或是宿食停滞患者,大多表现如下:肝胃不和,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宿食停滞型,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舌淡苔厚浊腻,脉滑。这些相关的症状都可引发口酸。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国内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年 第2期
口酸的相关治疗:口酸患者应该戒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牛奶,温开水。注意饮食调理。应以面食为主,面食能稀释胃酸,其中的碱还能中和胃酸。牛奶、豆浆、粥类等,能稀释胃酸、保护胃粘膜。定时进餐,零食可刺激胃酸增加;不易过饱,以免刺激胃窦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可服用制酸的药物,如碳酸钙、胃舒平等,中药乌贝散、左金九等。
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柴胡清肝饮合左金丸加减:柴胡10克,栀子克,黄芩10克,黄连3克,青皮8克,枳壳6克,薄荷(后下)3克,甘草3克,吴茱萸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胃中灼热,苔黄者,加大黄连至8克;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干姜5克;吐酸者,加乌贼骨10克,煅瓦楞子10克。
治法:健脾清肝。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5克,陈皮15克,木香克,党参15克,乌贼骨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黄连5克,炙甘草3克,吴茱萸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 若兼血虚者,加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克;若舌干津少欠润,阴津不足者,加太子参15克,石斛15克,麦门冬12克,生山药10克;食滞者,加山楂10克,麦芽10克,神曲克;痰热者,加黄连3克,淡竹茹10克。
口酸的相关预防:1.不良的饮食习惯混乱着人们的味觉系统,而更糟糕的是,这还会加速锌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人们味觉逃亡的主犯。锌是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长期缺锌会影响舌表面的味蕾的生长,而只有舌表面有足够的味蕾,才能感觉到饭菜的味道。措施:一天补锌约15mg,就可以预防味觉障碍。含锌最多的食物是牡蛎,每100克含锌40-70mg。此外小鱼、绿茶、可可、芝麻、杏仁、海藻、黑米、蛋黄、动物肝脏也是含锌量较高的食物。
2、平时护理,补充维生素A、E及复合维生素B。经常吃含锌多的食物,口服硫酸锌或摄入含锌丰富的动物类食品、贝类水产品。用小苏打水漱口。改变食物品种及烹调方法,从色、香、味来刺激食欲。进食时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味蕾接触机会增加,提高其兴奋性。每餐不吃得太饱,让味蕾经常处于兴奋状态。避免刺激性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这些可能破坏舌面的味蕾,影响味觉神经,使口味越来越重。由于味蕾细胞都是由周围上皮细胞更新,所以味觉的恢复至少在10天以上。不过一定要及早发现治疗,味觉障碍产生后一个月内发现进行治疗的,80%能恢复正常。半年内发觉、治疗的治愈率为70%。超过半年的治愈率不到50%。
来源资料:《国内中药杂志》 1996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