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面部麻木

面部麻木

  • 患病部位:面部,脸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轻微性面部麻木、严重性面部麻木
  • 相关疾病:涎腺的未分化癌、小儿烹调综合征、颅底肿瘤、颈静脉球瘤
  • 相关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颈椎CT检查、血液检查
  • 相关药品:转移因子注射液、顺铂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罂粟碱
  • 相关症状: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眼眶疼痛、颅内压增高、反复出血

1面部麻木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面部麻木是指面部皮肤不知痛痒,麻木不仁。“麻”为有感觉,“木”为无感觉,当有区别,但临床上“麻”与“木”常并见,故通称“麻木”。三叉神经支配着面部感觉,凡是损伤三叉神经的感觉支及其传导纤维的病变,均可产生面部麻木。面部麻木可见于表皮样囊肿的症状体征。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年 第10期

2面部麻木症状起因

  兼口角歪斜的面部麻木,多为风痰之兆(如颜面神经麻痹)。而半身麻木则为瘀血阻络的征象(如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肿瘤等)。如齐颈而麻木,齐腰而麻木,或手套、袜型麻木则多为湿毒所致(包括西医的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麻风、脑梅毒、脊髓梅毒等)。而关节麻木又为风湿的预兆。

  面部麻木日久多为痰瘀互结、留著不去,其症结难消,如硬皮病等。故根据麻木先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皮样囊肿引起的面部麻木,是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小脑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

  面部麻木的发病原因:

  中枢型:核上组织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9年 第2期

3面部麻木症状诊断/鉴别

  面部麻木可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面部麻木、不知痛痒、感觉减退、严重可影响说话和面部表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症状。颅中窝肿瘤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轻偏瘫。小脑半球肿瘤常有共济失调。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力减退。

来源资料:《国内CT和MRI杂志》 2014年 第1期

4面部麻木症状检查

  面部麻木是神经性疾病的一种症状,人在出现面部麻木时,皮肤处于麻木状态,感觉不到疼痛。如果生活中出现了一侧面部麻木、疼痛或抽动、听力减退、进行性视力障碍、复视、发作性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行走不稳、语言不清、癫痫发作等。多饮多尿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症状。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为原发或继发性,偏瘫、失语和共济失调。

  面部麻木的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临床症状体征与肿瘤部位有关,脑桥小脑角区肿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症状。颅中窝肿瘤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症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轻偏瘫。小脑半球肿瘤常有共济失调。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力减退。

来源资料:《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 第3期

5面部麻木治疗/预防

  面部麻木是面神经疾病的一种症状。面神经疾病包括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肌萎缩、三叉神经痛等,属常见多发病,所以目前您的情况可到医院去做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后再对症治疗。面部麻木患者需要多做功能性锻炼,如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每天需要坚持穴位按摩。

  预防面部麻木,患者需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另外,平时还要注意避免吃高油脂高盐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熬夜,注意多休息为宜。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面部麻木的症状,对桥小脑角区、鞍区、小脑幕裂孔区及脑室内的表皮样囊肿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尽可能争取连同包膜一起切除。包膜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重者不宜勉强剥离,避免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来源资料:《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 第5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面部麻木症状描述
2面部麻木症状起因
3面部麻木症状诊断/鉴别
4面部麻木症状检查
5面部麻木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