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眼症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多为对称性也有单侧性患者常有惊恐的表情,眼裂增宽,两眼直瞪,瞬眼较少,构成甲状腺亢进病的面容。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突眼症
1.非湿润性突眼
也称为良性突眼,较常见。一般属对称性,有时一侧眼球突出先于另一侧,主要因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张力增高所致。
2.浸润性突眼
称恶性突眼又称分泌性突眼。较少见,病情较严重,可见于甲亢不明显或无高代谢征的患者中。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突眼症
诊断
1.非湿润性突眼
眼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眼睑裂隙增宽征
(2)眼内侧聚合不能或欠佳
(3)眼向下看时,上眼睑固后缩而不能跟随眼球下落
(4)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2.浸润性突眼
突眼度常在19cm以上,甚达到30cm因眼肌麻痹或轻瘫可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复视和斜视,由于高度突眼,眼闭合不良,球结膜,角膜常暴露,易引起角膜炎和溃烂,如治不及时,病情发展到造成角膜混浊或穿孔以至失明,常见患者主述。常有眼球突出易流泪、怕光、眼内异物。
鉴别
1.神经鞘瘤
神经鞘内雪旺细胞增生多见于成年人,良性居多,大多起自肌圆锥内或眶上部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或眼球向下移位。起自运动神经者,早期出现运动障碍起自感觉神经者,有自发性疼痛及触痛。
2.视神经胶质瘤
好发于儿童75%发生在10岁以前的女性,无痛性单侧眼球向正前方突出。病程缓慢在眼球突出前先有视力障碍,
3.眼眶肉瘤
由中胚叶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之为肉瘤65%发生在20岁以前,40岁以后的发病率又复增高。P>
4.眼眶癌
除原发于泪腺者外多由副鼻窦、眼睑癌侵犯至眼眶,或由全身癌肿转移而来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转移癌的原发肿瘤以乳癌、肺癌为多见老年人,单侧眼球突出伴复视,有癌肿史应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以除外转移癌。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突眼症
一、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时间,初起眼部情况有无红痛,红痛发生的部位,与眼球突出的关系。眼球突出发生发展迅速抑或缓慢进行。单侧还是双侧。有无外伤史,特别是头部外伤,应想到动静脉瘘的可能。
二、体格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应检查能引起眼球突出的内分泌、血液系统。注意副鼻窦有无炎症及肿物,有无其他脏器的原发肿瘤。
眼部检查:要注意视力,测量睑裂宽度,眶缘是否光滑,眶周有无肿块,眼睑、结膜有无肿胀充血,眼球运动情况。测量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情况,突出方向,有无搏动,与体位的关系,有无杂音。质地有弹性感的肿块可能为囊肿、血管瘤、脑膜膨出。较硬者癌瘤及假瘤机会多。内侧肿块多为黏液囊肿,外上方肿块应考虑泪腺肿瘤和皮样囊肿。当眼球突出早期即有中心视力障碍时,以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纤维瘤、蝶窦激液囊肿机会大。
三、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鉴别。应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素(TSH)的含量。血象检查包括周围血象以及骨髓象检查。肿物穿刺或活检。
来源资料:《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第1期
治疗
1.局部措施
注意休息,预防眼部疲劳。睡眠时高抬头部,以减轻眼部肿胀。戴茶色镜,使用人工泪液,夜间涂眼膏、戴眼罩、以防止外界刺激。
2.内服药物
(1)甲状腺素片
在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出现甲减时,应用甲状腺片可减轻突眼,又可防止甲减及改善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甲状腺素片用量。
(2)糖皮质激素
对于重度的突眼,糖皮质激素为最重要的药物,但是对浸润症状较轻及良性突眼者不用此类药物。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是血压增高,诱发柯兴病、消化道出血,肌病,结核灶活动,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及精神症状等。服药期间要加服钾盐和抗酸剂。注意检查血压、血糖、血电解质及大便潜血等。
3.其他
(1)眶后X线照射治疗 当用总量达2000拉德时可获得良效。
(2)垂体照射 现已少用。
(3)眼减压术 对突眼十分严重,视力受到严重威胁,而其他方法又无效时,可考虑眼减压术。
预防
①加强眼部护理:对于眼睑不能闭合者必须注意保护角膜和结膜,经常点眼药,防止干燥、外伤及感染,外出戴墨镜或用眼罩以避免强光、风沙及灰尘的刺激。睡前涂抗生素眼膏,并覆盖纱布或眼罩。眼睛勿向上凝视,以免加剧眼球突出和诱发斜视。
②指导病人减轻眼部症状的方法:0.5%甲基纤维素或0.5%氢化可的松溶液滴眼,可减轻眼睛局部刺激症状;高枕卧位和限制钠盐摄入可减轻球后水肿,改善眼部症状;每日做眼球运动以锻炼眼肌,改善眼肌功能。
③定期到眼科进行角膜检查以防角膜溃疡造成失明。
④突眼异常严重者,应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前准备,做好眶内减压术,减低眶内压力。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突眼症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