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目赤

目赤

  • 患病部位:头部,眼
  • 所属科室:五官科,眼科
  • 细分症状:外感风热型目赤、肝经火热型目赤
  • 相关疾病:产后目病、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肝火眩晕、肝火犯肺
  • 相关检查:眼科检查、心电图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视力检查
  • 相关药品:杞菊地黄丸、养血清脑丸、阿德福韦酯片、二十五味松石丸
  • 相关症状:两眼干涩、头晕、弱脉、目垢增多、目痛、胁肋灼痛、胸痛

1目赤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目赤是指眼结膜充血,俗称火眼,多由于风火、肝火或阴虚火旺所致。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或抱轮红甚,肝肺阴虚者,多见白睛淡红,视物昏朦。宜结合眼部及全身病情辨证论治。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认为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过敏而导致。水湿不能很好的运化引起的问题,睡眠不好过度的饮食辛辣等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药膳食疗》 2005年 第6期

2目赤症状起因

  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邪伤肝。目赤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认为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过敏而导致。是肝火比较旺盛脾虚,水湿不能很好的运化引起的问题,睡眠不好过度的饮食辛辣等有关系。

  目赤肿痛,临床表现为急性眼球充血、眼睑红肿,甚则不敢睁眼,怕光流泪。中医认为,目赤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上犯,或因肝经火热上炎于目,或因过食烟酒辛辣物品,以致内热上冲。

来源资料:《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年 第3期

3目赤症状诊断/鉴别

  目赤为多种眼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俗称“红眼”或“火眼”。初起时仅一目,渐及两侧,其临床症状为目睛红赤、畏光、流泪、目涩难开。目赤可根据其主症来诊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兼见头痛,发热,脉浮数,为风热证,口苦,烦热,便秘,脉弦滑,为肝胆火盛。

  急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病侧头痛剧烈,额部,或颜面,眼睑等处有成群小疱,疱周红晕明显,或疱疹愈后遗留持久性疼痛。

  带状疱疹

  眼睑皮肤肿胀潮红,结膜充血、双眼干涩,或双眼流泪不适,分泌物量少,呈浆液或粘液性。全身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色鲜红或苍白,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园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来源资料:《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 第5期

4目赤症状检查

  目赤可根据临床症状来检查,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血管赤红呈网状,眼有异物感,流泪,长眼眵,在闭眼或睡眠后,分泌物结痂,使上下眼睑粘合而不能睁开。目赤肿痛是以目赤而痛、羞明 、多泪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眼科病证,又称“天行赤眼” 多发于春、夏季节。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以及结膜下出血等,由细菌病毒感染、过敏或外伤而导致。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福建中医药》 1991年 第5期

5目赤治疗/预防

  目赤肿痛患者予磺胺嘧啶眼药水滴眼的同时,口服清热泻火、祛风散邪之中药无效;改用清泄肺胃之热中药,仍无效;后考虑到患者发病与月经的关系,取养血调冲任、平肝泻火中药治之。目赤患者避免眼部外伤,如有倒睫或慢性泪囊炎者,宜及早治疗。将双手摩擦生热,再盖住眼睛,勿压迫双眼,深缓地呼吸,有助于消除眼睛疲劳。眨眼三百下,有助于清洁眼睛同时达到按摩效果。如果是上火导致的眼红,一般是肝火比较旺盛,可以多喝点水,喝点菊花茶,如果要用药就可以用点龙胆泻肝丸。不要使用刺激性的食物。

  目赤患者发病期间,应尽量少用目力,多闭目静养,尤其不宜在暗室和夜间或强光下使用目力。忌食辛辣、煎炸、烧烤及腥发之物,以避免助热生火,烟酒更宜戒之。要保持良好情绪,勿躁勿怒,以免加重病情。异物进入眼睛须处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另外,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来源资料:《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 第3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目赤症状描述
2目赤症状起因
3目赤症状诊断/鉴别
4目赤症状检查
5目赤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