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喉部有痰

喉部有痰

  • 患病部位:头部,咽喉
  • 所属科室:五官科,耳鼻喉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喉部有痰、病理性喉部有痰
  • 相关疾病:慢性喉炎、喉炎、风寒感冒、喉喑
  • 相关检查:钼靶X线检查、喉镜检查、过敏原检查、健康检查
  • 相关药品:藏青果颗粒、清肝片、金鸣片、藏青果颗粒
  • 相关症状:喉部有痰、喉头发紧、咽喉疼痛、声音嘶哑

1喉部有痰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喉部有痰是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慢性喉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嘶、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觉有痰液粘附。突发性喉感觉神经麻痹可引起舌咽障碍及误吸,患者出现饮食困难。单侧者,症状较轻微,易被代偿。双侧者,症状明显,但也可逐渐代偿。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2年 第5期

2喉部有痰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喉部有痰可能是患有慢性咽炎、感冒或者是喉癌。慢性喉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声嘶、喉部干燥、说话时感喉痛,常因喉部分泌物增加而觉有痰液粘附。感冒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喉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喉癌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以鳞状细胞癌(90%)最为常见。继发性喉癌指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喉部,较为少见。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 第21期

3喉部有痰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喉部有痰可见于喉粘液囊肿,喉粘液囊肿多由炎症刺激引起粘膜下粘液腺管阻塞所形成,或少数困发育期粘液腺管阻塞后腺腔扩张,粘液储留所致。临床上小者多无症状,偶在喉镜检查时发现,少数病例可有异物感。大者可有咽喉阻塞惑。继发感染时,有喉痛。若涉及声门则有声嘶或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尤其新生儿或婴儿先天性囊肿,常可出现喉阻塞症状。喉粘液囊肿最常见的部位是会厌舌面。喉镜检查见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微黄或淡红色,可吸出乳白或褐色液体。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 第21期

4喉部有痰症状检查

  钼靶x线检查可帮助喉部有痰患者诊断病情,该检查是目前诊断喉部有痰的优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检测手段,它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同时能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甚至能够检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腺癌。检查放松心情,检查可能会对身体及心理造成负担,应该积极面对,并积极配合检查。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重庆医学》 2015年 第1期

5喉部有痰治疗/预防

  喉部有痰患者需要病因治疗,适当禁声,避免过度用嗓,戒除烟酒嗜好,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病变。采用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疗,消除炎症。声带息肉、或时间较长的声带小结,可行手术摘除(全麻显微手术可彻底切除病变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应为优选手术方法)。中医中药,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以治疗,对痰粘不化,声音嘶哑者,可用海僵汤。说话易累,气短、声嘶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 第36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喉部有痰症状描述
2喉部有痰症状起因
3喉部有痰症状诊断/鉴别
4喉部有痰症状检查
5喉部有痰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